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蓮湖景區聚焦“小切口”“小期盼”,把破解群眾“急難愁盼怨”作為“發力點”,努力把期盼的事快辦、暖心的事細辦,推動主題教育與民生實事互融共進,以可感可及的“小驚喜”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廣訪民情,“民生”緊跟“民聲”。
堅持眼睛向下、工作前移,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聚焦民生“關鍵小事”和“痛點難點”,主動“走下去、沉下去、靠上去”,全面掌握居民的情況的需求。一是“零距離”征集“微事項”。采取班子成員和機關干部分片掛包方式,讓基層干部真正下基層,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大走訪活動,走進商鋪、企業、居民、游客了解群眾熱議的話題,更通過創文入戶宣傳、送書送學上門、結對幫扶等敲門行動,征集物業管理、道路整治、環境改善等意見建議,共梳理形成民生微事項21項,并分類納入“問需問計”清單。二是“院壩會”共話“新期待”。結合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引導黨員干部進社區亮身份,通過召開“問需議事會”、壩壩板凳會、“家長里短大家談”等方式,聊心事、拉家常,讓居民在家門口說說煩心事、訴訴期盼事、解解不悅事,共收集并辦結道路破損、車輛亂停亂放、小區違建、房屋漏水、消防通道堵塞等群眾“急難愁盼”民生訴求125個。三是“多渠道”匯聚“焦點事”。全面梳理12345政務服務熱線、鳳凰山下論壇、群眾來信來訪等群眾意見集中、反復反映涉及征地拆遷方面問題2項,分析問題根源,納入轄區重點工作、專項整治進行專題研究,持續做好向上對接匯報、跟蹤問題解決進程、做好群眾反饋溝通,閉環落實,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
二、吹糠見米,“實事”順應“民意”。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通過整合資源、小微投入、匯聚力量,努力將“問計問需清單”轉化為“實干實效清單”,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一是環境治理靚“城市公園”。聚焦蓮花湖濕地公園邊角背角、難管難治等地帶,開展清雜除亂整治行動,讓湖岸線干干凈凈、清清爽爽;聯合城管市政部門、運維公司,組織專業隊伍和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庫區水草和福壽螺除治、湖面清漂打撈、禁漁禁泳以及景區文明勸導。今年以來,共勸離庫區釣魚、游泳行為326起,勸止景區不文明行為200余起,如詩如畫蓮花湖成為市民休閑健身好去處。二是公益建設解“群眾心結”。轄區邊緣地帶雖離城市最近,但道路破損、聚居區缺照明設施等,讓群眾的“心”離城市更遠,成為典型的“燈下黑”,既是群眾的心聲,更是群眾的心結。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匯報,黑化整治未拆遷區域村道1公里,常態化養護村道5公里,讓群眾進城道路不再難;多方籌集資金增設路燈15盞,小小路燈點亮了夜晚,也照亮了群眾“心燈”。三是精細管理讓“安置安心”。安置人員結構復雜,生活習慣傳統,矛盾訴求多元,地域家族觀念濃厚,導致安置小區管理“舉步維艱”。堅持黨建引領,聚焦治理核心,理順管理秩序,明晰管委會社區、物業公司、業委會各方職能職責,定期會商解決小區治理難題,推動共建共治共享。聯合住建部門,規范物業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增強服務意識,提升物業服務品質;修訂完善《居民公約》并形成小區管理制度,讓回遷群眾住得安心、舒心,真正成為“蓮湖一家親”。
三、立說立行,“溫度”拓寬“深度”。基層件件小事承載萬家燈火,始終堅持民生問題為導向,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怨的問題,以為民服務的溫度拓寬主題教育的深度。一是精服務體現大情懷。秉承“組織起來、文明起來、共享起來”的理念,著力構建“零距離服務、跨區域辦事、服務送到家”的社區服務體系。督促各社區精準對接各類群體需求,提供個性化關懷和支持,為行動不便老人上門理發、為留守老人代繳各類費用、為生活困難居民送上慰問關懷,處處透著人文關懷,讓服務更有“暖意”。二是微網格推動大治理。摸清摸實轄區居民企事業單位狀況,劃細做實6個微網格,主動亮明黨員、網格員、社區民警、社區工作人員等身份,建立健全網格服務體系,全力構建細“治”入微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借助網格員、樓院長和熱心群眾的力量,將觸角推到最前沿、最末梢,推動網格治理與矛盾化解共融共治,實現“矛盾剛產生,網格已知曉;矛盾未激化,社區已化解”。三是小載體促進大融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將小區、村莊空曠地帶打造為村民的休閑陣地,增設健身娛樂設施,常態化開展公益活動,拉近鄰里距離,讓居民有地健身,活動有地舉辦,真正讓一件件“愁事煩事”變成了居民心中一樁樁“好事暖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