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達州市通川區“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業發展規劃(2021-2025)
  • 來源:通川區文旅中心
  • 作者:通川區文旅中心
  • 發布日期:2022-11-07
  • 點擊數:人次
  •   第一章發展基礎與環境分析

    一、發展評估

    “十三五”以來,為切實將全區文旅產業抓好抓實,我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區長為組長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文化旅游產業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工作。我區以機構改革護航文化旅游發展,文旅局、文旅中心、農旅公司職能明晰、功能互補,共同打好通川文化旅游發展“組合拳”。

    “十三五”期間我區的整體文化旅游發展取得一定的提升,文旅產業實現了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通過承辦全市文旅大會、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和鄉村文化旅游節等活動,讓通川文旅在全市范圍內既有聲音又有影響,全區文旅經濟持續發展壯大,景區打造亮點頻現,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全域旅游競爭力持續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成效初顯,值得充分肯定,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旅游業發展保持穩步提升態勢,文化和旅游業實現初步融合。

    目前,全區文旅重點項目16個,投資總額300.6億元,新簽約文旅招商項目5個,簽約金額達111.1億元。其中,北山詩歌陳列館入選全省“詩歌之旅”十條精品路線,磐石月湖旅游區、金石云頂野生動物園被納入省、市鄉村旅游精品路線,通川文旅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結合“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游,改善城市總體風貌打造城市都市旅游圈。在發展“全域旅游”大趨勢下,將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積極培育特色文旅品牌,積極開展3A級以上景區創建工作,持續打造推廣青寧云門天寨,梓桐紅色文化、北山詩歌之鄉等文化旅游品牌,以城市游、近郊游、鄉村游為重心,策劃旅游文創活動,拉動消費,持續舉辦“一李兩莓”采摘節等文化旅游節會活動,達到以節為媒、以節促旅的作用,充分發揮引領效應,促進文旅消費升級。

    (一)取得的成績

    1.旅游經濟高速發展,支柱性地位初顯

    “十三五”以來通川區旅游市場發展勢頭整體向好,穩步上揚,在中國大眾旅游時代,通川區的旅游人次和總體收入五年持續增長。2019年,我區旅游總收入為34.02億元,旅游接待總人次為500萬人次。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區旅游業受沖擊較大,旅游總收入為28億元,旅游接待總人次為390萬人次。2016-2020年,根據旅游統計和指標計算,全區旅游總收入達到137.51億元,1923.52萬人次。

    “十三五”時期通川區文化和旅游業經濟指標

    指標內容

    實際完成指標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接待旅游者(萬人次)

    287.94

    348.40

    397.18

    500

    390

    年增長率(%)

    24.0

    21.0

    14.0

    26.0

    -22

    旅游總收入(億元)

    21.1

    25.29

    29.10

    34.02

    28

    年增長率(%)

    19.21

    23.0

    15.0

    17.0

    -18

    2.文化旅游規劃編制工作得到有效推動

    為鞏固通川文化旅游發展良好態勢,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有效推進了《達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年)》、《達州市全國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發展規劃(2020-2035年)》、《達州通川區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通川區鄉村振興規劃(2018-2022年)》的編制工作;完成了景區專項規劃《青寧云門天寨牡丹花海農旅綜合開發項目總體規劃及核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金石云頂大型野生動物園規劃方案設計》、《明月犀谷溫泉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等。在開發過程中,始終堅持規劃先行,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力求做到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充分利用。

    3.文化旅游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十三五”期間,通川區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依托其山林水系、文化資源、紅色底蘊,打造了一批豐富的文化旅游產品,以神劍園、磐石月湖旅游區為代表的景區知名度逐漸提升,創建工作和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區發展較為成熟的景區共有12個,其中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2個、省級森林公園2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個、特色鄉村旅游景區6個,各類亟待開發的文化旅游資源點50多個。

    類型

    景區名稱

    國家AAAA級景區

    磐石月湖旅游區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神劍園、明月江月湖生態農業觀光園

    省級森林公園

    犀牛山、千口嶺

    省級地質公園

    千口嶺

    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神劍園、千口嶺、“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

    四川十大紅色文化地標

    張愛萍故居(神劍園)

    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宣達戰役紀念館(神劍園二期在建)

    4.交通等配套支撐體系日益完善

    “十三五”期間,我區不斷完善文化旅游配套支撐體系,目前整個通川區內文化旅游道路交通配套設施比較完備,各鄉鎮道路條件良好,所有鄉鎮和村莊均有公路到達。公路等級方面,部分公路為一級和二級公路,大部分為四級公路,大部分路面為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但有少部分鄉村道路條件較差,為瀝青碎石和沙石路面,因此只需要提升少部分道路路面;客運交通方面,通川區已開通到達各個鄉鎮的客運公交車輛;交通標識標牌方面,通川區主要干道上標識標牌較為完善。

    5.市場監管力度加強

    一是加大了市場管理力度。成立了通川區文化旅游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達州市通川區行政區域內文化旅游市場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工作,推動文化旅游領域跨部門、跨行業綜合行政執法,研究解決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中的重要問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文化旅游業健康發展的管理辦法:全區星級賓館(飯店)實施開業申報制度;建立和完善旅游商品市場準入制度、質量查驗登記制度、重要商品備案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先行賠付制度等。二是切實加強了執法力度,深入實施了旅行社、導游、購物點等專項整治行動,區市場監管局、區文旅中心、區文體旅局等部門開展聯合大檢查,聯手治理文化旅游業服務秩序混亂、欺行霸市、假冒偽劣等突出問題,進一步規范文化旅游市場,營造放心、舒心的文化旅游消費環境。三是對事故頻發、隱患突出的重點部位進行了專項檢查,重點做好旅游設施、旅游交通和食品衛生安全檢查。

    6.宣傳促銷方式多元化

    一是全面推進全區的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設,目前,通川區已經成立了融媒體中心,進行文化和旅游的宣傳,融媒體中心注冊開設了微信訂閱號、頭條號、企鵝號、百家號等10個流量平臺,工作開展如火如荼。其運營的“達州之心通川”微信公眾平臺發送圖文千余篇,在政務工作、資訊提供、輿論引導、大眾娛樂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已成長為通川信息第一官方發布平臺;二是積極舉辦或參與各類會展會議活動,如全市首屆文旅發展大會、國際半程馬拉松、鄉村旅游文化節、磐石草莓節、臺灣美食節、新村梨花節、蒲家牡丹節、北外李子節等節會;三是通過大眾媒體宣傳,增加我區旅游的電視曝光率;四是制作派發《四川旅游 f 通川??罚晃迨敲嫦蛉姓骷糜涡麄鳂苏Z和logo形象標識的方式,不斷提升我區旅游知名度。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融合發展缺乏廣度和深度

    我區旅游發展與一、二、三產業融合力度依舊不夠,缺少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文化旅游集團公司,特色文化資源背后的旅游價值仍未被充分挖掘,制約了文化旅游的跨越式發展。

    2.與公共文化事業缺乏深度結合

    “十三五”期間,全區興建了一批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公園、廣場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但仍存在公共空間不足、文化設施利用程度低、文化活動舉辦頻率不高、群眾和游客參與程度低等問題,文化旅游發展與公共文化事業結合不充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文化旅游消費,制約了文化旅游氛圍打造。

    3.基礎設施和配套缺乏系統性規劃

    我區目前游客服務中心接待力不足,區、特色鄉鎮、景區景點三級游客服務中心體系尚未建立;自駕車營地、加油站、休憩服務站、旅游公共信息平臺等服務設施有待完善,難以滿足散客的個性化、及時化需求;智慧旅游仍處于起步階段。全區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和游客服務體系難以支撐通川區打造川東北地區宜游宜居的旅游綜合服務集散中心的目標,游客潛在旅游需求難以轉化為現實消費。

    二、發展機遇和挑戰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成為主流發展趨勢,文旅產業鏈全面拓展,科技創新催生文旅發展新動能,深化改革激發文旅新發展活力,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文旅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科技賦能驅動文旅業態新變革,全域旅游將引領旅游供給側改革,鄉村振興戰略將促進文旅產業新格局,IP創意提升文創和旅游商品消費提升,高質量發展成為文旅產業的核心訴求,旅游集團文創化成為新發展載體,國家政策助力破解發展瓶頸。

    第二章“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業發展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和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精神,深入貫徹達州市委五屆歷次全會、達州市第五次黨代會和通川區第六次黨代會精神,落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文化自信,優化發展布局,聚焦高質量發展,強化科技支撐,突出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和開放引領,整合資源要素,促進文化旅游消費升級,強化比較優勢,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著眼發展階段性特征和未來支撐條件,結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設,主動融入“雙城圈”、協同建好“示范區”,著力推動產業融合、鄉村振興、夜間消費、品質提升、要素集約、開放合作,努力建設文化和旅游名區,為率先建設達州促進共同富裕示范區不懈努力。

    二、基本原則

    1.實用性原則

    從“五位一體”出發,以我區文化旅游的高質量發展為要求,在充分梳理我區文化旅游發展機理的前提下,囊括經濟、社會、治理、環境等多方面內容,系統謀劃文化旅游發展,避免處于缺乏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或者無效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的狀態。

    2.前瞻性原則

    正確把握我區文化旅游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發展形勢,全面總結文化旅游發展的歷史經驗及存在的問題,高度重視“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編制,把握規劃的高站位與全局性,注重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體現科學化、全局化、規范化,增強規劃的前瞻性。

    3.協同性原則

    重點解決我區文化旅游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以高質量發展為前提,立足我區產業和項目需求,強化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和密切配合,突出文化旅游要素的互補互融,突出規劃的協同性要求。

    4.科技性原則

    注重科技的前沿和引領創新,將先進信息技術運用到文化旅游發展中,引導科學地規劃目標設定和規劃決策。同時,建立智能化信息平臺提高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科學性,以科技創新為基礎,覆蓋從產業規劃到開發的全過程。

    5.生態性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原則,生態性發展能夠保證城市和鄉村的文化旅游產業不斷朝著綠色發展、精細化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前進。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才能保證文化旅游開發立足實際,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

    三、方向和定位

    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強生態文明與精神文明聯動、公共服務普惠與均等化保障、產業增長與促進消費、深化改革與提升治理水平、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牢牢把握將文化和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這個方向,緊緊圍繞通川區“率先建設達州促進共同富裕示范區”這一總體目標,以“成渝雙城經濟圈北翼都市城郊旅游目的地”為總體定位,結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設,助推通川區建設川渝宜居消費新中心、東西部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天府旅游名縣、全國紅色旅游發展示范區、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

    1.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文旅融合要尊重規律、因地制宜、穩中求進、鼓勵創新,通過“文旅空間整合路徑、文旅產業賦能路徑、文旅產品培育路徑、文旅市場融合路徑、文旅品牌塑造路徑、文旅公服滲透路徑”六大路徑,開創文旅融合新天地,指導文旅融合實落地。真正做到“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

    2.全域旅游統籌發展

    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首批和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公示了168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有序開展。通過加強統籌協調、完善頂層設計、強化政策保障推進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形成了許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笆奈濉逼陂g全域旅游以建設、落地、提升為主,以示范區作為標桿,引領和啟發更大規模的全域旅游快速健康發展。

    3.鄉村旅游重點發展

    十四五期間,鄉村旅游以農業為基底,以文化為靈魂,實現“農業產業 文旅配套 文旅社區”綜合開發。以“五好鄉村”為抓手,促進鄉村旅游品質升級與全面發展。

    4.景區品質提升發展

    面臨門票下調壓力,景區產品、服務、管理、營銷需全面升級,以“令人尖叫的產品、鋪天蓋地的營銷、精益求精的管理和服務”三大舉措助推景區提質增效。

    5.夜間旅游綜合發展

    十四五期間,以夜景為基礎,尋找各地夜游經濟的突破點,配合其他夜間消費業態引爆市場,做強旅游“夜經濟”,實現夜游經濟的效益與活力。

    四、發展戰略

    1.鄉村振興戰略

    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日前正式發布,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總體部署。在“十四五”期間,將鄉村旅游作為重要抓手,以旅游振興鄉村,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以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為出發點,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結合起來,賦予中華農耕文明新的時代內涵,帶動鄉村文化建設,發揮更大的綜合效益。

    2.文化自信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人要堅持的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位居其一。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有效整合文化和旅游兩個領域的資源與優勢,推動兩個產業的相互融合與發展,充分發揮文化 旅游的多重價值,文旅融合成為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在接下來的五年規劃中,“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承載著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的使命。

    3.數字中國戰略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到現今,數字中國已是中國信息化歷史進程的集中體現,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信息化建設。在文旅產業,數字中國促進了文旅升級。在數字中國戰略帶動下,“十四五”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將推進“科技 文化 旅游”,提高產業動能,培育和擴大新消費市場,催生文化旅游新業態,推動產業和公共服務升級。

    4.生態文明戰略

    黨的十九大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黨章,2018年全國兩會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又將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可見,生態文明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的體現。文化和旅游產業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真正發揮作用,自身也必須來一場“綠色革命”,達到開發與保護的博弈,走綠色、低碳、協調發展的道路。

    5.空間指引

    “十四五”期間,文化和旅游規劃需要與國土空間規劃深度結合。確保規劃更加科學、合理,確保文化旅游項目實施落地。

    五、發展目標

    1.經濟目標

    2025年,全游客接待量超過900.23萬人次,年均增長18%以上文化旅游產業實現總收入89.59億元文化旅游產業綜合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8%以上,文化旅游業在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2.產業目標

    2025年,文化旅游產業不斷壯大,成功創建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天府旅游名縣候選項;提升磐石月湖旅游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品質,爭創神劍園、金石云頂野生動物園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建成達城記憶中國文旅融合示范景區;建成磐石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蒲家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成神劍園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建成青寧云門天寨、明月犀谷省級旅游度假區,遠期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快建設雙魚湖、達州元夢谷省級旅游度假區;努力建設犀牛山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積極建設蓮花湖濱水休閑和水上運動旅游區。對現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完善旅游要素,提質增效。

    2025年,文化產業發展實現轉型升級,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健全投融資機制,促進新消費、培育新動力、開拓新市場能力增強,力爭培育年總產值100元以上的文化企業15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全面加強。加強優秀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全區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實現100%。全博物館總數達到6個,博物館年服務人次達到54萬人次,國有館藏珍貴文物保護率達到100%。

    創新文旅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健全文化旅游投融資服務體系。推動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更好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更好地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3.社會目標

    發揮旅游富民作用,旅游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14萬人,占本地就業總數比重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人均年出游率達到2.5次;加大鄉村休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旅游收入占當地農民純收入比重進一步提升。

    2025年,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設施建設基本達標,平均每萬人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室)、美術館、博物館建筑面積達到300平方米;人均公共圖書館(室)藏量達到1.5冊。

    六、發展布局

    依托通川區文化和旅游資源分布特征,結合文旅發展需要,構建“三片區”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都市文旅經濟發展集聚區:圍繞主城區打造文旅經濟發展核心。

    環鳳文旅產業一體發展區:包括犀牛山、鳳凰山與鳳凰山西麓三大組團。

    犀牛山組團:州河以東,包含磐石月湖旅游區、明月江新城及部分鳳北和羅江區域;

    鳳凰山組團:以鳳北、羅江、蒲家、東岳為主;

    鳳凰山西麓組團:以復興和雙龍為主。

    北部農旅融合發展區:包括青寧、梓桐、北山、江陵、金石、碑廟、安云七大組團。

    青寧生態康養文旅組團;

    梓桐紅色旅游組團;

    北山詩歌文化組團;

    江陵巴河古碼頭文化組團;

    金石梯田藝術組團;

    碑廟知青文化組團;

    安云綠色生態組團。

    第三章“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業發展主要任務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一)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化建設

    立足制度創新,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轉型升級,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規支撐體系、績效考核評估體系,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轉變,加快城鄉統籌步伐。制定與完善有關法規,鼓勵促進社會多元化投入公共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發揮通川民間資本雄厚的優勢,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政府公共文化資源適度向民間機構開放,每年劃撥一定的公共財政經費,用于資助民辦非營利文化機構,并出臺地方性法規,明確民辦非營利文化機構的法律地位,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科學、合理、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引導個人、社會團體、基金會等參與通川公共文化服務地供給。建立有效地評價與監督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社會效率。

    (二)加快重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

    川陜革命根據地戰史館:項目位于羅江鎮神劍園,博物館以“川陜革命根據地戰爭歷史”為主題,作為收藏、研究、宣傳川陜蘇區革命文物和歷史的專題博物館,結合愛國主義教育等功能。博物館的建設深入挖掘通川紅色歷史特色,汲取優質資源,圍繞“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形象,將“年代感”與“科技感”相結合,做到“戶內展陳戶外化”,在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科技配套的同時,注重營造紅色環境氛圍,力將戰史館打造成為通川紅色精神傳承的一張新名片。

    “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項目位于梓桐鎮,依托“紅色第一聯”的知名品牌,利用現有的紅色文物,在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進行保護性開發,重點建設綜合服務區、一般游覽區、核心游覽區、生態保護區等四大片區,并對園區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和場鎮風貌進行提升改造。綜合服務區建設游客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集散廣場、研學教室等旅游服務設施;一般游覽區打造紅軍歷史文化紀念館、紅軍文化大講堂、紅軍廣場、紅軍主題酒店;核心游覽區以“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為核心,以保護為主,輔以旅游開發,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系統展示和宣教“紅色第一聯”歷史文化故事。

    通川區川菜文化博物館:項目位于經開區,規劃總面積6000平方米,博物館內建設典藏館(陳設川菜飲食器皿)、川菜原料展示區(展示川菜原料以及蔬菜、家禽等無公害綠色產品)、互動演示館(現場演示川菜的刀功、火候及成菜過程,游客可以通過“玩做菜”參與互動體驗)、品茗休閑館、辦公區等配套設施。

    四川弦樂博物館項目選址于達州市通川區柳家壩濱江濕地公園內,總投資不低于10億元,面積約8000平方米。博物館以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為主,兼具參觀游覽、藝術觀賞、教育推廣、科學研究等價值與功能。集“旅游博物館”、“旅游文化”、“旅游音樂”、“旅游科技”、“博物館教育”等形式多元化發展。項目建成后,博物館將展示至少200件古董提琴、30架19世紀古董鋼琴和多種弦樂樂器,并組建管樂團和交響樂團進行公益演出。目前項目正在建設過程中,計劃于20216月完成建設。

    通川區柳家壩文體中心:項目位于羅江鎮柳家壩,是集圖書館、文化館、數字博物館、市民文化廣場、影劇院、體育館、足球場、籃球場、室外游泳池、羽毛球場、網球場、游步道設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體公共服務功能區。(其中:圖書館,規劃總面積8000平方米包含閱覽區、藏書區、辦公區、電子閱覽室、特殊人群閱覽室、公共活動區等配套功能;文化中心,規劃總面積15000平方米,包含演藝大廳、多功能室、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配套功能;數字博物館,包含智慧數字展廳、3D數字視覺、三維互動系統數字展館、辦公區、配套設施設備等,數字博物館建成后委托第三方運營。)

    明月江新區綜合文化中心:項目位于明月江新區,項目規劃總面積150000平方米。建設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市民文化廣場、影劇院、演藝大廳、多功能室、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及相關配套設施。

    北山鎮詩歌文化陳列館提升:項目位于北山鎮,完善提升北山詩歌陳列館的管理和功能,在此開設詩歌文化交流會和論壇,形成探討詩歌文學及《北山風》的發刊地??蓪⒈鄙睫r民詩人的作品精選,做成詩歌屏風、詩歌長卷,紡織在詩歌陳列館中,供游客閱讀鑒賞;設立游客題詩集,來此游客可將自己的詩歌寫在其中,每季度邀請文學專家品鑒,選出優秀的作品,聘請達州民間書法家,書寫兩份,一份收藏于詩歌陳列館中,另一份郵寄給游客。此外,可將游客喜歡的詩歌,制作成詩歌書法扇面,銷售給游客,形成北山特色旅游商品。

    磐石自然研學基地:項目位于磐石鎮,建設自然學校,通過農業科技展示 自然教育,打造創意農業園農業研學基地。

    羅江干部學院:項目位于羅江鎮,學院圍繞建設“省級一流干部學院”目標,把準“立足通川、服務達州、面向全省”辦學定位,突出“紅色牌”培訓特色,走內涵式發展和開放式辦學路子,著力打造一個以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面向全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和部隊等開展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基地和實訓平臺。

    羅江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項目位于羅江鎮,通過與校企合作,打造研學教育基地,與神劍園、川陜革命根據地戰史館、國防科技體驗館等結合起來,針對中小學生,開設夏令營、研學課程等活動。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

    加快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提升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水平,推動數字公共文化建設,實施“互聯網 公共文化服務”,建立通川區公共文化服務和大數據平臺,作為政府相關部門處理公共文化服務的政務信息平臺,主要承擔相關管理部門處理、配置文化資源的公示,以及群眾對于文化服務需求反饋。建立通川區群眾文化信息網絡平臺,平臺具有信息服務和文化配送等主要功能。平臺可整合全區所有群眾文化、公共文化信息資源,設立群眾人才、團隊、節目資源等相關數據庫,為全區群眾查詢文化信息,參與文化活動提供便利。以需求為導向,制定公共文化服務菜單,文化配送功能可使基層群眾通過網絡終端點擊預約,實現群文機構與市民群眾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的無縫對接。同時,平臺也可提供相關的文化培訓服務,由全區相關群眾文化業務干部和文化藝術專家定期為市民群眾提供免費的培訓輔導。利用網絡的高效、便捷和互動性,全面提高文化事業部門的運行效能,促進決策的民主化和執行的高效化。

    (四)推動文藝精品創作和傳播

    樹立正確的創作導向:文化藝術創作要堅持以人民為本的導向,必須深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踐中,建立文藝精品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緊密聯系;文化藝術創作堅持不斷創新的導向,必須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同時也要立足實踐,注入時代精神,增強文藝作品的時代感;文化藝術創作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人心、凝聚人心,弘揚主旋律,找準思想共鳴點,創作出人民群眾聽得懂,入人心的文藝精品

    繁榮文化精品創作:創新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機制,編制發布通川“十四五”期間文藝精品創作選題規劃,加大對原創性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曲藝、小品、音樂、美術、書法、攝影、舞蹈等扶持。堅持振興北山詩歌、巴渠童謠、巴渠河川劇藝術、巴渠情歌等傳統民間文藝和傳統戲曲曲藝。加大對文藝精品重點項目的扶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精品創作生產,培育有競爭優勢的文藝創作團隊,提高文藝精品創作生產的社會化、組織化、市場化程度。支持開展以愛國主義和革命歷史為主題的“神劍園大型實景沉浸體驗式劇目”、以山水燈光秀為表現形式的“煙雨達城大型水秀演藝”、以展示老達城文化為主題的“達城記憶大型行進式實景演藝”創作。

    加強優秀作品傳播推廣:持續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常態化抓好鄉鎮文化趕集系列活動、讀書送書下鄉活動、“元九登高”全民健身風采展示暨文藝會演、通川全民體質監測活動以及達城之春音樂會通川區新年音樂會、鄉村文化旅游節、李花節、農業豐收節、脆李采摘節、果蔬采摘節、北山詩歌節、非遺文創節等節慶文化活動品牌。發揮“元九登高節”、“鄉村文化旅游節”、“達城之春音樂會”等重大文化活動示范引導作用。擴大優秀文藝作品知名度和觀眾覆蓋面。發展網絡文藝,創新藝術傳播渠道。加強對劇場、演藝區發展的支持和引導,探索推進藝術產品創作生產與劇場資源的整合利用。支持群眾自發性文化活動,培育開展鄉村春晚、廣場舞、文化禮堂主題文藝巡演、月末戲劇大舞臺、鄉鎮文藝會演等活動。鼓勵興辦讀書社、書畫社、鄉村文藝俱樂部,組建演出團體、民間文藝社團、健身團隊以及個體放映隊等。

    專欄1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點項目

    重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川陜革命根據地戰史館、“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通川區川菜文化博物館、四川弦樂博物館、通川區柳家壩文體中心、明月江新區綜合文化中心、北山鎮詩歌文化陳列館提升、磐石自然研學基地、羅江干部學院、羅江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實施“互聯網 公共文化服務”行動、建立通川區公共文化服務和大數據平臺、建立通川區群眾文化信息網絡平臺。

    重大主題創作工程: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紀念“五四”新文化運動100年為契機,加強題材規劃,設立專項獎勵資金,舉辦區級詩歌展、美術展、書法展、篆刻展、民間藝術品展、專題攝影展、文藝會演和原創歌曲、原創劇本、文學創作大賽等活動,推出一批優秀題材,創作一批原創劇本,打造一批舞臺佳作,爭取在省級重大藝術評比中取得佳績,舞臺藝術精品創作走在全市前列。支持開展神劍園大型實景沉浸體驗式劇目、煙雨達城大型水秀演藝、達城記憶大型行進式實景演藝創作。

    文藝創作生產源頭建設:加快制定支持文藝工作者長期深入生活的政策措施,采取資助、獎勵等多種方式,支持作家藝術家深入生活、采風創作,各文聯和各協會根據各自的不同情況,每年組織1-2次文藝采風活動。通過舉辦創作座談會、作品研討會及專題創作活動等方式,邀請省內外知名文學藝術家前來授課、指導、研討,切實加強對外文藝交流活動,提高我區的文藝創作水平。加強對各藝術門類領軍人物和代表性藝術家的宣傳推介,支持其采風創作、外出交流辦展、演出、出版藝術創作成果等。

    文藝作品陣地建設:切實加強文藝作品陣地建設,加強“通川文旅”微信公眾號的文藝陣地建設,積極利用新聞媒體和上級文聯、作協等系統的文藝陣地及時展示我區的文藝創作成果,促進優秀作品多渠道傳輸、多平臺展示、多終端推送,積極鼓勵原創文藝作品的創作生產。大力支持“北山風”等原創文學平臺的發展,加強與網絡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型文學類型作家的聯系,推動文藝作品的傳統傳播方式與新媒體的有機結合。三是適時規劃創作生產一批重點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劇、微電影、網絡演出、網絡動漫等類型的新興文藝作品,推動網絡文藝健康繁榮發展。

    公益性文化活動:鄉鎮文化趕集系列活動、讀書送書下鄉活動、“元九”登高全民健身風采展示暨文藝會演、通川全民體質監測活動以及達城之春音樂會、通川區新年音樂會、鄉村文化旅游節、李花節、農業豐收節、脆李采摘節、果蔬采摘節、北山詩歌節、非遺文創節。

    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一)有序推進文化遺產申報及文物保護工作

    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和達州市級“非遺”名錄、代表性傳承人、傳承基地和生態保護區。十四五期間,爭取增加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非遺項目2個,不斷完善通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在十四五期間,完善通川區縣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檔案工作;完成通川4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兩劃工作,明確每處文保單位邊界。制作通川區文物保護地圖,對通川境內所有文物點、文物保護單位等進行統一標注,便于相關部門的日常管理。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對通川區各個文保單位,開展原貌修繕工作。對省保中山寺、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制定科學規劃,合理保護和利用。進行江陵古鎮與古驛道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爭取申報成為省級文保單位。為每處文保單位配齊業余文保員,加大投入,建立文保員津貼長效機制,確保穩定的文保員隊伍。加強日常監管,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日常監管工作,確保每年至少對省級文保單位巡視3次,市級文保單位巡視2次,縣級保護單位巡視1次。

    (二)科學開展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

    通過“政府主導,市場調節,全民參與”,提高歷史街區及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水平和效益。通過科學全面的規劃,加強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周邊環境整治,并通過適當加建一定規模的新建筑以保證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的開發價值,提高環境的整合度。通過適當的功能置換,使歷史街區及歷史建筑成為具有文化展示、文化發布、文化休閑、文化旅游等以特色文化為核心的城市公共文化活動空間,成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和體驗城市文化特色的舞臺。以此確保歷史建筑有機保護、活化利用,歷史街區規模成片、風貌協調。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大小北街、三圣宮巷、蒲草田巷、桑樹巷、鳳凰頭、柴市街、徐公祠巷、濱河東路、女人街等歷史街區和文化空間,以達州老城為核心,通過整體性保護與文化、旅游、休閑、產業的融合發展利用,打造通川文化旅游地標空間,成為通川的“城市文化會客廳”。結合鄉村振興,重點對松坪村、玉坪寨村、曾家溝村、四凡村、金鳳村、長梯村、草廟村等歷史建筑進行保護性開發與利用,堅持保護傳統村落文物為前提,改善村落基礎設施,加強傳統村落文化整體展示,重點突出,參觀與體驗相結合,系統打造傳統村落文化產業鏈,形成體系化經營模式。

    (三)加大“非遺”傳承扶持力度

    推進羅江八一希望學校、新村鄉中心學校、碑廟鎮中心學校、江陵鎮中心學校、江灣城幼兒園、荔舞飛揚藝術培訓學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示范學校建設,充分利用課間操、課外興趣小組以及品德課、藝術課等,邀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到校輔導,建設一批巴渠河川劇、巴渠童謠、巴山刺繡、手工竹編、民間剪紙等特色學校,拓展學生學習傳承非遺等德育創新項目,開設專題校本課程,實現“非遺”教育“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推進柴市街非遺文化交流中心、磐石文創基地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建設,與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省級、市級非遺文化研究與傳播機構合作,積極推動巴渠河川劇藝術、達縣燈影牛肉傳統加工技藝、“蛇難爬”消腫散、達州元九登高節等非遺產品的市場化拓展。立足市場,進行非遺文創產品創新扶持項目,將傳統手工藝非遺產品進行創新設計,轉化成為可以吸引游客購買的文創旅游商品。常態化舉辦非遺保護傳承演出活動。穩步落實“非遺新苗計劃”、“非遺名匠計劃”和“非遺導師制”傳承機制,加大“非遺”傳承人的補貼力度,增加對學徒的補貼,提升“非遺”傳承者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對企業和個人出資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給予資金獎勵或稅費優惠。抓好政策落實,鼓勵、扶持和引導社會團體及個人創辦博物館,大力扶持民辦博物館的建設,發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專題博物館。

    (四)實施美麗鄉村文化傳承行動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在統籌考慮鄉村規劃的基礎上制定“通川區美麗鄉村文化建設”專項規劃,加強頂層設計,為文化發展預留空間。創新傳統文化的保護手段,從建立鄉村博物館、發展文化產業、加強宣傳教育、運用科技手段、創建文創街區和傳統村落等方面入手,正視今日鄉村的變化,做到鄉村文化遺產地活態傳承。扶持培養文化傳承人和研究者等專業人才,評選民俗文化和民俗工藝傳承人,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強化農民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和創造性,保證他們在建設自己的家園時享有發言權和決定權。加強宏觀引導,通過多渠道、多元化籌資,積極探索出解決鄉村傳統文化保護傳承中資金短缺的瓶頸問題。

    專欄2推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重點項目

    文化遺產申報及文物保護工程:增加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非遺項目2個,不斷完善通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完善通川區縣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檔案工作;完成通川45處文物保護單位的兩劃工作;對省保中山寺、紅八十八師政治舊址、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制定科學規劃,合理保護和利用;對江陵古鎮與古驛道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申報工作,爭取申報成為省級文保單位;確保每年至少對省級文保單位巡視3次,市級文保單位巡視2次,縣級保護單位巡視1次。

    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工程:對大小北街、三圣宮巷、蒲草田巷、桑樹巷、鳳凰頭、柴市街、徐公祠巷、濱河東路、女人街等歷史街區和文化空間進行保護性開發與利用;對松坪村、玉坪寨村、曾家溝村、四凡村、金鳳村、長梯村、草廟村等歷史建筑進行保護性開發與利用。

    “非遺”傳承扶持工程:推進羅江八一希望學校、新村鄉中心學校、碑廟鎮中心學校、江陵鎮中心學校、江灣城幼兒園、荔舞飛揚藝術培訓學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示范學校建設;推進柴市街非遺文化交流中心、磐石文創基地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建設;進行非遺文創產品創新設計項目;常態化舉辦非遺保護傳承演出活動;落實“非遺新苗計劃”、“非遺名匠計劃”和“非遺導師制”傳承機制。

    實施美麗鄉村文化傳承行動制定“通川區美麗鄉村文化建設”專項規劃;扶持培養文化傳承人和研究者等專業人才;評選民俗文化和民俗工藝傳承人;探索解決鄉村傳統文化保護傳承中資金短缺的瓶頸問題。

    三、構建文化旅游產品新體系

    以通川優質的文旅資源為主線,基于市場背景下目標客群需求,精心打造文旅產品,通過““都市文旅經濟發展集聚區、環鳳文旅產業一體發展區、北部農旅融合發展區”,形成“城市文旅產品、近郊文旅產品、鄉村文旅產品、多彩文旅線路”共同組成的文旅產品新體系。

    (一)提升基礎產品:鄉村文旅產品

    充分利用通川區北部七個鄉鎮的傳統農業產業、鄉村聚落、民俗文化、現代農業園區,將重點村落、產業園區以旅游景區景點的發展方向來建設打造,將重點集鎮以旅游集散地的發展方向來建設打造,以點帶線,以線帶面,聚集連片,把七支點鄉鎮地打造成“中國最美鄉村”,彰顯“川東鄉村旅游”品牌IP,建設成川東地區旅游帶上最具吸引力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根據《達州市通川區農家樂產業集群建設工作方案》指示,在青寧鎮、金石鎮、碑廟鎮等區域打造農家樂產業集群,以農業農村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前提,以農文旅深度融合為重點,以依托農業產業園賞花、品果、餐飲、休閑游為路徑,為游客提供觀光、賞景、采摘、避暑、游玩及住宿服務,為通川城區居民提供周末及小長假提供休閑娛樂好去處。

    (二)發展重點產品:近郊文旅產品

    圍繞通川區近郊的旅游資源潛力,深度與當地民俗文化內涵、產業基礎相結合,積極培育一批豐富多彩的郊野休閑產品;構建若干條特色精品旅游游線;開發“農耕/產業文化 游樂主題”模式的大型綜合游樂產品;持續舉辦各類主題節慶活動,深化文化體驗和休閑旅游的結合;以特色商品為載體進行創意性設計,利用活態展覽展示及商品銷售進行一體化推進;利用通川近郊旅游資源,開發康養運動產品。

    (三)打造核心產品:城市文旅產品

    深度開發達城特色文化旅游,充分挖掘達城深厚的歷史文化,融合紅色文化、巴文化、市井文化、碼頭文化、非遺文化、名人文化、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加快培育一批文化街區、文化展館、文化公園、文旅商業綜合體、文創商街等文旅項目,重點抓好以達州老城為依托的“達城記憶文化旅游區”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提升城市商業街和商業綜合體等城市購物設施的旅游服務功能,將非遺手工藝品進行文化創意設計,開發可以吸引游客購買的文創旅游商品;大力發展節慶演藝產品,持續辦好元九登高節、元宵節、端午節、廟會、燈會、國際馬拉松賽事等文旅節慶,打造高水準的地方特色的實景演藝作品;開發夜間旅游產品,以“夜演”、“夜宴”、“夜購”、“夜娛”、“夜游”、“夜宿”為主題,打造光影秀、文化演藝、特色美食街、休閑商業街、主題酒吧街、州河夜游巴士、主題酒店等夜游產品;提升運動公園、城市公園、運動基地等運動設施的旅游服務功能,加快馬拉松賽道、皮劃艇訓練基地、騎游綠道、時尚戶外等運動健身項目的建設,構建完善的城市運動健身產品體系。

    (四)構建旅游線路:多彩文旅線路

    充分整合通川及周邊省市文旅資源,滿足“休閑度假、放松身心、快旅慢游”為前提進行文旅線路組織設計,通過分析各景區(點)之間的空間關系、道路結構、旅游可達性,產品特色、旅游成本等現狀,采用“動靜交錯”、“多樣組合”等設計理念,科學設計游覽線路,充分展現通川區各文旅景點的功能和特色。構建:4條跨省精品游線、4條萬達開經濟圈(老川東)精品游線、2條省內紅色精品主題系列游線、3條市域精品游線、“1 4”通川區全域精品主題游線。

    專欄3構建文旅產品新體系重點項目

    城市文旅產品:達州印象文化廣場、州河碼頭、州河水上航線、夜游州河駁岸美化、夜景觀提升、大北街區-巷坊佳肴、鳳凰頭—達城之心、柴市街—文商薈萃、徐公祠巷—名士芳華、濱河東路—市井民樂、女人街—時尚潮流、“達城記憶”大型行進式實景演藝。

    近郊旅游產品:磐石月湖旅游區、明月犀谷溫泉旅游度假區、羅江紅色繪本創藝項目、雙龍川東民居印象旅游區、達州元夢谷農文旅融合項目、蒲家藍莓主題樂園、雙魚湖旅游綜合開發區、經開區工業旅游示范區。

    鄉村旅游產品:青寧 f 云門天寨、青寧油畫文創基地、“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梁上泉舊居提升打造、江陵古鎮、金石梯田、金石云頂野生動物園、碑廟知青大本營、安云生態園、北山詩歌文化走廊。

    文旅線路規劃:

    4條跨省精品游線

    1.西安-安康-達州、通川-重慶;

    2.蘭州-廣元-巴中-達州、通川-重慶;

    3.成都-南充-達州、通川-重慶;

    4.達州、通川-重慶-貴陽-遵義。

    4條萬達開經濟圈(老川東)精品游線:

    1.巴文化旅游線路:達州巴山夜雨(通川區達城記憶文化旅游區)——宣漢(羅家壩遺址)——開州(開州博物館)——萬州(天生城遺址)——渠縣(城壩遺址);

    2.紅色文化旅游線路:萬州(革命烈士陵園、三峽移民紀念館)——開州(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故居))——萬源(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達州(通川區神劍園、“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渠縣(紅色渠縣紀念園);

    3.高峽平湖旅游線路:萬州(萬州大瀑布、萬州三峽平湖)——開州(漢豐湖、雪寶山)——開江(飛云溫泉)——通川(蓮花湖、磐石月湖旅游區)——宣漢(巴山大峽谷)——萬源(八臺山);

    4.鄉村旅游線路:萬州(同鑫蔬菜大觀園)-開州(盛山植物園)-宣漢(洋烈水鄉)——通川(磐石月湖旅游區、金石藝術五彩梯田、雙龍川東印象民居)——渠縣(碧瑤灣)。

    2條省內紅色精品主題系列游線:

    1.川東北地區文化旅游線:成都(天臺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廣安(鄧小平故居)——達州、通川(神劍園)——巴中(王坪旅游景區)——南充(朱德故居紀念館、張思德紀念館等)——廣元(紅軍渡 f 西武當山景區);

    2.川陜蘇區(川內)紅色文化之路:巴中(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達州、通川(“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南充(閬中市紅軍烈士紀念園)——廣元(中國紅軍城)——綿陽(紅軍勝利紀念碑)。

    3條市域精品游線:

    1.達州市域紅色精品游線:萬源(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宣漢(巴山紅軍公園)——通川(神劍園、“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達川(石橋古鎮)——渠縣(貴福紅色文化旅游鎮);

    2.達州市域生態精品游線:萬源(八臺山)——宣漢(巴山大峽谷)——通川(鳳凰山、犀牛山、鐵山森林公園等)——達川(真佛山)——大竹(五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3.達州市域休閑度假精品游:萬源——宣漢——通川(達城記憶中心城區、青寧云門天寨、磐石月湖旅游區、明月犀谷溫泉旅游度假區、雙龍川東民居印象旅游區等)——達川——渠縣——大竹。

    “1 4”通川區全域精品主題游線:

    1.通川全域精品大環線:通川中心城區(蓮花湖—鳳凰山景區、達城記憶文化旅游區等)——雙魚湖旅游綜合開發區——明月犀谷溫泉旅游度假區——達州元夢谷農文旅融合項目——磐石月湖旅游區——羅江紅色繪本創藝項目——515藝術創窟——金鳳村——經開區工業旅游示范區——蒲家藍莓主題樂園——安云綠色生態組團——青寧生態康養文旅組團——碑廟知青文化組團——“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北山詩歌文化組團——江陵巴河古碼頭文化組團——金石梯田藝術組團——雙龍川東民居印象旅游區——復興商貿綜合服務區——通川中心城區;

    2.“詩畫通川 f 紅情綠意”文旅融合主題游線:通川中心城區(蓮花湖—鳳凰山景區、達城記憶文化旅游區)—四川弦樂博物館—磐石月湖旅游區(秦巴農耕文化博覽館、文創基地)—羅江紅色繪本創藝項目—515藝術創窟—青寧生態康養文旅組團—“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北山詩歌文化組團—碑廟知青文化組團—江陵巴河古碼頭文化組團—雙龍川東民居印象旅游區—通川中心城區;

    3.“ 山水通川 f 生態山水之都”生態康養度假主題游線:鳳凰山-達城記憶文化旅游區-州河夜景)——雙魚湖旅游綜合開發區——明月犀谷溫泉旅游度假區—達州元夢谷農文旅融合項目——磐石月湖旅游區——金鳳村——安云綠色生態組團——青寧云門天寨——千口嶺森林公園——碑廟濕地長廊——江陵巴河古碼頭文化組團;

    4.“鄉情通川 f 巴蜀田園之鄉”鄉村休閑娛樂主題游線:雙魚湖旅游綜合開發區——明月犀谷溫泉旅游度假區——磐石月湖旅游區——金鳳村——蒲家藍莓主題樂園——點兵山脆李產業園—金石云頂野生動物園——金石藝術五彩梯田——雙龍川東民居印象旅游區;

    5.“科技通川 f 工業創意之都”工業 旅游 科創主題游線:通川中心城區——羅江紅色繪本創藝項目——515藝術創窟——東岳工業創客基地——經開區工業旅游示范區——復興商貿綜合服務區(工業科學園區)。

    四、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務能力

    (一)提升旅游交通基礎設施

    1.道路交通規劃:規劃全區形成以航空、水運、鐵路、公路多種運輸方式功能互補的對外交通格局,構建“六鐵八高、三橫六縱、兩處機場、兩個航道”的內外綜合交通系統骨架,使之成為服務全市、覆蓋川東北、輻射川渝陜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2.旅游公共交通規劃:規劃開通通川區主要游客集散點至各核心鄉鎮、主要旅游景區景點的旅游專線,實現零距離換乘無縫對接。綜合考慮區域交通條件和全域旅游發展需要,規劃旅游公交車,方便城區聯系主要旅游鄉鎮及景點,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交通。綜合考慮游客水上體驗需求,在主要河流或水域設置碼頭及提升規劃水上航道。

    3.旅游特色交通規劃:依托景觀條件突出、路面質量優良的國道、省道和鄉村公路,提升沿路景觀效果,配套服務設施,打造自駕風景道體系。結合景區景點交通條件和自然生態景觀及紅色文化,規劃特色騎馬游覽體驗線路。依托G201、S303、S204打造主要騎行游覽線路,打造景區內部道路為次要騎行線路,完善自行車騎行系統及休憩點。結合《四川省低空旅游發展規劃》建設通川秦巴山地-川東平行嶺谷低空旅游基地,將通川打造為川東北嶺谷低空旅游先行示范區。

    (二)提升旅游服務要素配套

    1.餐飲規劃合理布局餐飲服務設施,提供多樣化餐飲選擇;創新開發鄉村生態餐飲,融入特色化地域文化;舉辦通川美食文化節慶,形成系列化美食產品。

    2.住宿規劃適應多元體驗需求,豐富住宿接待類型;參照住宿類型標準,提升服務接待質量;充分展現地域文化,創新特色住宿產品,為游客提供獨具一格的自然、和諧、藝術、原生態的住宿體驗。

    3.旅游購物體系規劃打造“四大旅游商品系列 九大類購物場所”旅游購物體系,創新模式,規范管理,為游客帶來別樣的購物體驗,提升通川區旅游商品及購物環境。

    4.康體娛樂休閑規劃依托現有資源條件和文化娛樂方式,結合旅游項目規劃,打造“康體運動型 文化體驗型 休閑觀光型 節慶演藝型”全域旅游康體娛樂體系。休閑娛樂設施的建設需動靜結合、以動為主,晝夜結合、以晝為主,使休閑娛樂成為旅游經濟效益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三)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

    1.旅游集散體系建設綜合考慮服務半徑、交通布局、旅游資源、客源市場等因素,加快建設以旅游接駁換乘系統、旅游信息咨詢、旅游休閑餐飲購物、旅游投訴管理等為主要功能的旅游集散中心,構建覆蓋通川區的旅游集散體系。

    2.自駕游服務體系規劃:綜合考慮游客自駕體驗需求,在旅游集散中心及主要鄉鎮規劃建設自駕車租賃點和維修救援點。結合景區景點交通條件和自然生態景觀,建設特色汽車營地。依托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開通集自駕游線路查詢、推薦、咨詢、車輛預定等服務為一體的自駕游網絡平臺(通川/達州自駕游網)。

    3.旅游安全體系建設:制定與旅游安全相關的行業管理規定,進一步加強旅行社、客運、交通運輸業安全、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完善集旅游安全法規、旅游安全預警、旅游安全控制、旅游應急救援、旅游保險“五位一體”的旅游安全保障機制。

    專欄4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務能力重點項目

    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1.道路交通:建設北山-梓桐、江陵-金石、新村-金石、新村-東岳、新村-雙龍、新村-蒲家、蒲家-安云等七條鄉村道路(三級公路標準);

    2.旅游公共交通:規劃開通通川區主要游客集散點至各核心鄉鎮、主要鄉村旅游點的旅游專線,實現零距離換乘無縫對接;在主要河流或水域設置碼頭及提升規劃水上航道,建設羅江、柳家壩、韓家壩、江灣城、南門碼頭、達州港碼頭、江陵等7個碼頭,建設主城區-羅江、主城區-鳳北-羅江、江陵游船等3條水上游覽線路。

    3.旅游風景道:打造江陵-北山-梓桐、梓桐-碑廟-青寧-蒲家、蒲家-魏興-羅江-磐石、碑廟-金石-龍灘-雙龍-復興、蒲家-魏興-東岳-羅江-鳳北-東城-朝陽5條旅游風景道。

    4.低空旅游航線:建設通川秦巴山地-川東平行嶺谷低空旅游基地,將通川打造為川東北嶺谷低空旅游先行示范區。

    旅游服務要素建設:

    1.旅游餐飲:依托通川特色鄉土產品,如燈影牛肉、七星椒、花菇等,打造具有通川特色的鄉村生態餐飲品牌;開發地域特色、養生膳食、有機餐飲、創意主題餐飲、鄉土小吃、休閑慢餐、戶外小吃等餐飲業態;舉辦通川美食文化節,舉行餐飲名品評選、研討互動,鼓勵創新、培育推廣特色通川餐飲品牌。

    2.旅游住宿:引導住宿業的多元化發展,豐富全區旅游接待設施類型,形成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管理上乘、服務一流、高中低檔結合的旅游住宿體系;依據相關國家標準,對現有的旅游住宿接待設施從硬件和軟件上提檔升級;提煉通川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和符號,精妙地運用至建筑設計和細節裝飾,打造通川特色住宿產品。

    3.旅游購物打造“四大旅游商品系列 九大類購物場所”旅游購物體系。四大商品系列:鄉土通川(燈影牛肉、環鳳脆李、藍莓、七星椒、葡萄、獼猴桃、花菇、葡萄酒、獼猴桃酒、藍莓果醬、辣椒醬等),紅色通川(玩偶擺件、掛飾、紀念章、服飾、貼近生活的紅色文創產品,如U盤、行李箱、臺燈、手機殼等),古韻通川(詩歌集、明信片、竹編名人像等),匠心通川(竹編工藝品、木制工藝品、微型竹編、筆筒、木刻版畫等)。九大類購物場所:城區商業購物中心、城區及各鄉鎮特色商業街、各農旅融合示范區與旅游景區的旅游商品展銷園區、特色旅游文創園、景區購物點、特色村落購物點、一二級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商品專柜、現代農業產業園、電子商務平臺等。

    4.康體娛樂:根據通川區現有資源條件,將現狀與規劃相結合,打造“康體運動型 文化體驗型 休閑觀光型 節慶演藝型”全域旅游康體娛樂體系。將健康療養、體育運動等業態聚合起來,提升運動公園、運動基地等運動設施的旅游服務功能,加快馬拉松賽道、騎游綠道、時尚戶外等康體運動項目的建設。深度挖掘通川區歷史文化,創新文化利用方式,把特色文化內涵和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項目建設的全過程、旅游消費的各環節和旅游活動的各方面,加快培育一批文化街區、文化展館、文創公園、文化村落、文創基地等項目。結合城市景觀和田園風光,開發時尚購物、城市“夜游”、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鄉野露營等休閑觀光產品。創新開展元九登高節、六相紀念節、郊野音樂節、田園風箏節、農民豐收節、脆李采摘節、北山詩歌節等文旅節慶,持續舉辦馬拉松、環山環湖自行車等國際賽事,尋求與國內高水平創作團隊合作,打造“達城記憶”、“煙雨達城”等高水準的地方特色實景演藝作品。

    旅游公共服務提升:

    1.旅游集散體系:依托通川區中心城區建設綜合型旅游集散中心;依托通川區近郊城鎮,打造磐石鎮、羅江鎮、復興鎮二級旅游集散中心;圍繞主要旅游節點,建設復興鎮、經開區、安云、青寧、梓桐、北山、碑廟、金石以及江陵三級集散服務點。

    2.自駕游服務建設:建設城區旅游集散中心、青寧鎮、磐石鎮、羅江鎮、江陵鎮5個自駕車租賃點;建設城區旅游集散中心、青寧鎮、磐石鎮、羅江鎮、江陵鎮5個維修救援點;建設青寧云門天寨、神劍園、磐石月湖旅游區、雙魚湖旅游綜合開發區、蒲家藍莓主題樂園、“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明月犀谷溫泉旅游度假區7個特色汽車營地。

    3.旅游安全:嚴格按照《旅游者安全保障辦法》建立旅游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加強對旅游經營單位的安全指標控制與監管,推動旅游企業進行自我安全控制,旅游行政部門、旅游企業與旅游者之間形成安全互控,構建旅游安全控制系統;與旅游集散中心相結合,建立由旅游救援指揮中心、旅游救援機構、旅游救援輔助機構組成的旅游安全救援系統;推動旅游公共救援平臺一體化,建立旅游應急救援領域的專用指揮平臺;建立通川區旅游風險預警中心,打造三級旅游安全保障救援體系。

    五、培育新業態新經濟和加強新型產業要素集聚

    (一)加快發展新興文化產業

    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鼓勵和引導企業對接市場,加大科技投入和資金支持,扶持龍頭企業、重點項目和品牌,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重點加快發展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數字化,促進移動游戲、電子競技、大眾媒體等新業態發展,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規范社會藝術教育培訓,形成規?;?、專業化、企業化、社會化的藝術教育培訓體系。

    (二)促進旅游產業體系豐富提升

    建立產業架構和目標體系;建立以生態保護與發展為前提,以“鄉村振興”為重要目標的產業架構和目標體系;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推動全區文化產業的建設,建立產業新業態扶持清單,促進“文化旅游 ”和“ 旅游文化”等多種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促進新型文化旅游和產業園建設;建立本地和外來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產業資本架構;建立與社會文化發展和城市建設同步融合的旅游文化發展格局;逐步完善與國際接軌的產業運作模式和國際化布局。發揮各類協會組織和專業文化旅游投資公司在新項目新業態方面的作用。

    (三)以主題和專項培育新業態新經濟

    積極推動徒步、騎行、自駕、低空旅游等新項目,促進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探索開展多種專項旅游模式,逐步提高通川區旅游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通川區旅游業快速成長。

    (四)以重大項目促進新業態新經濟

    積極融入“大巴山 f 大三峽”旅游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川陜革命根據地。以“神劍園”為核心打造一批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文化旅游區,以“元九登高節”為載體,打造一個通川民俗文化為核心的重大節慶。推進落實一批文旅產業集聚區,提升一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加強文旅產業要素集聚。

    專欄5培育新業態新經濟和加強新興產業要素聚集重點項目

    文化創意與數字和生活相融合:利用通川的老城故事、巴山文化、名人歷史、詩歌古籍、紅色精神等,增加藝術作品創作展、動畫短片制作、音樂創作、小程序游戲、卡通主題、文化創意商品設計、工業設計等,制作一系列別具通川風韻的形象創意作品,線上線下融入通川的吃、住、行、游、購、娛中,塑造城市整體文化氛圍。

    直播平臺和聚合社區:利用網絡直播,打造一批展示通川古跡、傳統村落、美麗鄉村、文化小區的直播秀,通過不同時節、天氣,開展系列主題直播活動,引流增量;打造聚合社區,主題選擇達城記憶文化社區、巴山夜雨文化社區、藝術時尚文化社區等。

    文化娛樂大數據分析公司及自媒體用戶孵化:了解最新文化娛樂行業需求,瞄準需求用戶痛點,培育通川專屬的網絡自媒體用戶,擴大營銷手段。

    六、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一)創新主題推進文旅融合

    建立文旅融合創新主題扶持清單,以消費升級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結合紅色文化、歷史名人文化、老城文化、詩歌文化以及農耕文化等,依托通川區各類資源條件,有效將文化與旅游產業相互融合,打造一批符合國家主流意識、具有愛國主義情懷和文化自信的景區景點,植入文化體驗、歷史博物、文化創意、生態科普觀光以及文化演藝等新的主題產品,制定對應主題游線,塑造通川文旅融合的核心和風向標,以此相互促進帶動,形成新的品牌效應,增強游客參與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同時依托“文化 旅游”產業融合的基礎,再以此為載體,與市區、周邊城市的中小學校合作,建立研學教育基地,與高校合作建立專業實習基地,與研學旅游機構、專業培訓機構建立拓展訓練基地,實現“教育 文化 旅游”的融合。

    (二)推動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宣傳、文化和旅游資源保護、文物收藏及開發利用、文旅游產品研發等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催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業態。增加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引導金融資本更多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三)推動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圍繞“都市郊野旅游、生態度假”這一大引領,構建旅游產業鏈條,帶動關聯產業發展,推動旅游 文化、農林牧、交通、工業、康養、商務、體育、IT以及房地產等全行業融合發展,增加旅游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造血功能,構建通川區生態度假與康體養生、文化體驗與研學教育、休閑農業與親子娛樂、健身體育與賽事活動、智慧與工業旅游科技五大產業集群的發展。

    專欄6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重點項目

    生態度假與康體養生產業融合工程:通過生態、文化、醫療三位一體,實現“1 1 1>3”組團效應,建設明月犀谷溫泉旅游度假區、溫泉度假酒店、鳳凰山、犀牛山生態度假旅游區、千口嶺森林公園、青寧 f 云門天寨、文化基地康養類產品項目、生態酒店、藥膳食材、特色生態園、溫泉療養等系列內容。

    文化體驗與研學教育產業融合工程:面向大眾游客、文化愛好者、學生群體、大中型企業等,實現“文化 旅游 教育”,開發“文化 旅游”地體驗設施,如文化休閑街、文化體驗工坊、文化科技展館、文化演藝舞臺、文化景觀小品、文化主題度假酒店、文化節慶活動,開發研學基地、博物館、科普中心、自然課堂、實驗基地等研學教育設施,塑造觀光、節慶、演藝、手作、科技、美食六大特色體驗。

    休閑農業與親子娛樂產業融合工程:集“農、俗、游、展”一體,培育鄉村休閑度假莊園、田園綜合體,強化通川的特色果園、農田、花卉等規模化種植,建設集農耕體驗、田園觀光、教育展示、文化傳承于一體的休閑農業產業園或田園綜合體,通過深加工農副產品、博覽電商交易平臺、花卉、水果等主題節慶和展銷活動、親子互動娛樂等強化農旅融合,拓展旅游融合產業市場品牌,提升產業附加值。

    健身體育與賽事活動產業融合工程:積極培育國際影響力的戶外體育運動賽事、推出多元運動旅游項目,打造山地運動公園、賽事節慶活動、運動會展、戶外運動基地、山地運動地產以及山地休閑項目,利用生態型旅游景區,開展生態健身 旅游等項目,進行體育用品銷售,分別打造觀賽型體育產品如:馬拉松、自行車賽、山地攀巖等,體驗型體育產品:如山地徒步、室內速滑、低空體驗、山林騎行等。

    智慧與工業旅游科技產業融合工程依托現有大數據產業,打造文旅、工旅共融生產企業,建設通川智慧產業創新聯盟,緊抓三大產業:1.文創研發設計:進行專業團隊孵化和智慧觀光體驗。2.工業生產加工:以東岳工業創客基地、復興工業科學園區為龍頭打造工業旅游體驗,配與產業、加工、物流綜合一站式生產基地。3.科技創意博覽交易:智慧產業博覽、特色智慧產業體驗中心、工廠參觀體驗、工藝品創意展、科技燈光秀。

    七、強化科技賦能文化和旅游發展

    (一)促進數字文旅發展運用

    進一步加強數字技術在文旅產業中的應用,探索通川區在線旅游、數字文創的新型文旅產業模式,推動線下消費向線上消費轉型。在當前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加強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的應用,通過云娛樂、云直播、云看展等模式,創新開展“云”旅游,引導文旅產業向線上產業轉型。

    提升優化文化和旅游智慧系統,到2025年完成全通川區智慧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智慧文化旅游數據平臺投入全面使用。充分利用位置大數據、人工智能、旅游管理平臺等數字技術和內容應用,將數字經濟和旅游大數據相結合,實現互聯 AI協作,融合全域旅游資源全面提升智慧化服務和管理水平,發揮數字文旅的引領作用,以大數據智慧化驅動產業實現再升級。

    (二)推進文旅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構建數字文旅體系

    依托通川區的政務云、政務網和大數據管理平臺,整合全域文旅資源,構建文旅主題數據資源庫,實現通川區文旅數據資源統一匯聚、共享利用。加強對通川區數字文化服務管理平臺建設的資金投入,合理運用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GIS和GPS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通川區旅游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充分整合文旅企事業內部數據及市政、交通、公安、工商、氣象、國土、建設、運營商、OTA、搜索引擎等行業外數據,建立健全通川區全域旅游大數據平臺和智慧服務、管理、營銷體系等綜合應用平臺,構建完善的數字文旅體系。

    (三)加強智慧技術應用和體系建設

    完善文化和旅游產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智慧景區、智慧酒店、智慧鄉村旅游點、智慧文旅園區、智慧博物館等基礎設施數字化工程。完善旅游目的地5G基站、數據中心、融媒體中心、云平臺、智慧燈桿、寬帶網絡、智慧導覽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建設,夯實文化和旅游產業數字化發展基礎。提升公共文化場所、旅游公共場所、文化和旅游企業的基礎網絡、中心機房、數據存儲中心、智能設施等建設,提升文化和旅游企業數字化應用基礎。加強移動商務、人工智能技術等應用,加快發展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上預訂、網上支付等業務形式。培育一批以智慧旅游為主營業務的企業,逐步形成智慧文化旅游城市和目的地。設置航空、高鐵、高速公路顯示屏,提供實時旅游信息。建立通川區旅游景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城市公園、濕地公園和商業街等信息系統,覆蓋全通川區的常規和緊急信息發布。推動文化和旅游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

    完善文旅產業智慧化發展的體質機制,加強數字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建設。出臺吸引各類資本進入數字文化和旅游領域的相關政策,優化數字文化和旅游企業發展環境,不斷壯大市場主體力量。引導互聯網和科技領域企業進入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領域,加速產業的數字化步伐。

    (四)推進文化和旅游智慧管理

    提升文化和旅游行業數字化管理能力,推動數字技術在旅游目的地的應用,提升旅游目的地在行業監管、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數字化管理能力。打造通川區大數據分析平臺,整合客運、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涉旅數據,結合演藝、創作、公共服務、版權交易等涉文數據,推進部門、企業、行業間的信息資源共享交換,推進游客消費和需求的監測、分析以及預測,基于市場動態為決策提供參考。打造各地文化和旅游產業數字化監管平臺,借助數字技術,準確掌握區域內產業資源分布、企業發展動態、游客消費習慣和行為、區域內客流動向、公共場所的人流情況等,為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產業政策、引導產業發展、優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開展有針對性的市場營銷等提供科學參考,有效提升行業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

    對通川區文旅行業管理進行流程再造,打造一鍵投訴、及時響應、聯動處置、實時反饋、限時辦結的涉旅投訴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務品質、市場治理水平和游客滿意度。

    加強數字人才的培養,通過專業、系統的數字化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特別是管理人員的數字化素質尤為重要。通過出臺相關的獎勵政策,鼓勵更多的優秀數字化人才參與到文化和旅游智慧建設系統中來,更好地促進文旅產業、數字化產業的融合發展。

    (五)推進文化和旅游智慧服務

    完善通川區文旅產業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搭建數字文旅合作服務平臺,提升文旅產業的科技含量和智慧化服務水平。

    加快推動通川區數字文化和旅游業態、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不斷完善數字文旅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數字文化和旅游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加速推進5G技術、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全息、大數據等技術應用,推進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和展覽館等文旅場館建設,推動智能酒店、沉浸式游樂園、VR樂園、沉浸式演藝、線上全景游等新業態發展。繼續推進云旅游、云展覽、云演藝、云娛樂、短視頻、線上直播等業態的發展,借助數字技術不斷優化服務和游客出行全過程體驗。推動通川區文化和旅游場所票務預定、企業的線上預訂、智能推送服務信息、智能掃碼入園、AI導游、AR導航、語音交互、專屬數字旅游產品等相關服務的推廣,實現基于通川區主干網絡的文化旅游5G智能互動體驗。

    (六)大力發展數字文創產業

    實施“互聯網 文創產業”行動計劃,打造通川區互聯網文化產業平臺,通過“傳統文化 IP 數字技術”,突破已有傳統文旅產業的業態格局,激發文旅新業態活力。推動互聯網、AR、VR、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游消費內容,建設通川區數字技術和文旅產業融合的新消費領域,實現“文創 金融”“文創 科技”“文創 旅游”的全面發展。

    拓寬通川區智慧文旅全產業鏈條,推動文化和旅游數字資源產業化發展,依托文化和旅游資源稟賦,借力科技和創新,將科技數字化、智能化滲透到文旅產業鏈的整個過程,孵化更多的數字文創產品、數字景區、數字博物館等,形成新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體系。推動線上文旅產業投融資,開展文創產品在線生產和營銷,開拓市場新空間。

    專欄七:強化科技賦能文化和旅游發展重點項目

    通川區智慧文化旅游數據平臺建設:通川區旅游大數據中心。

    數字文旅體系建設:構建文旅主題數據資源庫,建立健全通川區全域旅游大數據平臺和智慧服務、管理、營銷體系等綜合應用平臺建設。

    文化和旅游產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目的地5G基站、數據中心、融媒體中心、云平臺、智慧燈桿、寬帶網絡、智慧導覽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建設;提升公共文化場所、旅游公共場所、文化和旅游企業的基礎網絡、中心機房、數據存儲中心、智能設施等建設。

    文化和旅游智慧服務提升:推動通川區文化和旅游場所票務預定、企業的線上預訂、智能推送服務信息、智能掃碼入園、AI導游、AR導航、語音交互、專屬數字旅游產品等相關服務的推廣,實現基于通川區主干網絡的文化旅游5G智能互動體驗。

    數字文創產業建設:將科技數字化、智能化滲透到文旅產業鏈的整個過程,孵化更多的數字文創產品、數字景區、數字博物館等,形成新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體系。

    八、樹立新的文化和旅游品牌

    (一)樹立主品牌

    深入挖掘通川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提煉通川的山水、鄉土田園資源和紅色、歷史、老城、詩歌、農耕等文化,彰顯“赤子通川,旅居福地”的整體主品牌形象,凸顯其在四川層面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堅定圍繞“主城擔當,助推達州創副”的主題內涵,強調文化自信,創新現代文化亮點,豐富多元文化價值,通過“有禮之城”、“品質通川”的聚力打造建設,加快通川文旅城市的有機更新。

    (二)延展主品牌

    堅定“品質通川”,以營造通川文化自信為核心,突出通川交通、地域、文旅特色的特點,形成新的文化旅游產品和線路,推動以紅色文化、名人文化、歷史老城文化、鄉土田園示范和研學教育等為支撐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川東北地區宜游宜居高地”、“都市郊野旅游度假目的地”等目標建設,以實現“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文旅融合示范景區”、“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全國研學旅行示范基地”、“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天府旅游名鎮”以及“省級鄉村旅游精品村寨”等延展品牌的推廣。

    (三)堅持主品牌與特色品牌相呼應

    堅持主品牌和延展品牌統分結合,堅持塑造品牌與發展市場保持一致,通川全域各鄉鎮依托本地特色資源打造多個延展品牌、多彩體驗游線、網紅爆點項目以及特色文旅產品等。

    專欄8:樹立新的文化和旅游品牌重點項目

    樹立主品牌:紅色神劍,鄉韻通川

    延展主品牌:1.整體主品牌延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川東北地區宜游宜居高地、都市郊野旅游度假目的地;2.各景區景點項目品牌建設:神劍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金石云頂野生動物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達城記憶中國文旅融合示范景區、磐石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蒲家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神劍園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青寧云門天寨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明月犀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雙魚湖省級旅游度假區、達州元夢谷省級旅游度假區、犀牛山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3.重點培育2個天府旅游名鎮,重點培育12個省級鄉村旅游精品村寨。

    九、創新文化和旅游營銷體系

    (一)整合營銷策略

    建立以消費者為中心、強調系統整合和信息反饋、綜合協調使用各種傳播方式的整合營銷系統,綜合運用宣傳廣告、公共關系、人員推廣和業務促銷等促銷要素,進行新聞炒作、軟硬廣告、節事活動、展覽推銷等多種營銷形式不斷強化品牌形象和宣傳效果。

    (二)合作營銷策略

    與川陜渝旅游合作區內市縣、景區合作,通過共同分擔營銷費用,聯合進行營銷活動,達到共享營銷資源,鞏固營銷網絡的目的。

    (三)智慧營銷策略

    通過對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更好地掌握游客興趣點及旅行偏好,使景區宣傳“對癥下藥”;創建完善的景區網絡平臺,線上線下互補融合,形成立體營銷模式。

    (四)品牌營銷策略

    現階段旅游的“文旅產品營銷”舞臺正逐漸讓位給“品牌營銷”,旅游營銷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品牌力成為現代旅游業核心競爭力”。品牌作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應該全面簡潔地向游客傳遞旅游目的地所代表的獨特形象和文化旅游產品吸引力。

    專欄9:創新文化和旅游營銷體系重點項目

    整合營銷策略:1.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聯合營銷,利用多方進行造勢,傳統媒體配合電視、報紙、雜志、電臺、廣告等,新媒體配合官方旅游網站、合作旅游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微電影、短視頻、直播以及App研發等;2.針對目標客群市場細分及旅游需求偏好,制定精準營銷方案,一級重點客源市場,要加強與客源當地政府機關、公司企業、戶外俱樂部、自駕車俱樂部、會所等合作,開辟旅游產品促銷渠道,二級客源市場加快旅游通道建設,設立大型廣告牌,三級客源市場可設置捆綁營銷合作,拓展市場;3.節事營銷,通過對通川已有旅游節慶的提升優化和新型旅游節慶活動的創建開發,打造四季主題節慶活動,春——金鳳李花節、蒲家梨花節、鄉村音樂節、田園攝影節,夏——藍莓文化藝術節、北山詩歌文化節、生態度假旅游節、戶外運動賽事,秋——農民豐收旅游節、鄉土美食文化旅游節、文化演藝巡演,冬——元九登高節、紅色旅游文化節。

    合作營銷策略:1.與周邊景區、城市進行區域聯合營銷,融入川陜渝旅游合作區營銷平臺,與周邊景區、城市開展合作營銷,以“大聯動,大營銷,大合作,大發展”的主題,圍繞區域的特色旅游產品、線路、主題活動,推動市場營銷、跨界合作,提升行業服務水平;2.精選優質中間商合作,對外開拓營銷市場,選擇川滇渝、珠三角、長三角等重點市場信譽好、銷售渠道寬、促銷能力強的旅行社、戶外俱樂部、研學機構等旅游機構中間商,建立緊密、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擴大市場銷售份額。

    智慧營銷策略:打造政府智慧旅游營銷和企業智慧旅游營銷,1.政府智慧旅游營銷:建立展示平臺——建立有全域旅游門戶,且有專門展示中心,是通川旅游產品營銷的展示基礎,注重公共基礎設施和信息化的投入,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參與、投入到智慧旅游的建設和發展中,通過有償的商業信息服務,補充和完善目的地智慧旅游營銷體系;2.企業智慧旅游營銷:相關企業與政府聯動,借助智能客戶端,通過更有創意的智慧旅游營銷方式,推出旅游路線產品。A.線上營銷:利用垂直搜索引擎、熱詞鎖定、網絡廣告、來電付費、互換鏈接、營銷整合、郵件列表、個性化定制、會員制等方式,實施個性化和高性價比的網絡營銷。B.線下營銷:針對目標市場群體,以階段性滾動的方式,實現互動式溝通。C.線上線下相結合:“吸引”游客的同時,將潛在客戶“鎖住”,實現線上營銷效果的實際轉化。

    品牌營銷策略:1.IP挖掘:梳理資源,凝練價值觀,對通川獨特的生態風光、民風民俗、紅色資源等進行深度挖掘和篩選,提取能夠契合當代人審美和趣味的,能引起共鳴和想象的文化元素;2.IP設計:創新元素,塑造新形象,對提取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整合,塑造成鮮明活潑的可視角色形象,并不斷地進行發散演繹,創意出引人入勝的故事;3.IP轉化:跨界融合,延伸產業鏈,轉化為小說、動漫、動畫、電視劇、游戲等具有吸引力、傳播力的虛擬故事、媒介故事;轉化為文創產品、主題公園、博物館、旅游項目等具有互動感和沉浸感的體驗故事、場景故事。

    十、加強區域聯動

    (一)區域文旅線路和品牌協同建設

    充分利用通川區便捷的跨省交通線路和川東北交通樞紐的地位,以巴文化和生態文化為紐帶,共建“大巴山 f 大三峽”生態旅游環線,強化川陜、川渝、川鄂在文化和旅游上的關聯度,促進川渝陜鄂旅游業協同發展;基于川陜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文化以及從根據地走出的眾多開國將軍,借助“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機遇,加快推進川陜蘇區戰史陳列館、“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跨區域紅色文旅線路產品,形成川東北紅色文化旅游集群,為構建以廣元—巴中—達州為核心的原川陜蘇區紅色旅游圈貢獻積極力量;協同萬達開,共同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二)區域旅游宣傳共同推廣

    依托“大巴山 f 大三峽”文旅發展聯盟,協同開展文化旅游推介,共同拓展文化旅游客源市場,形成宣傳推廣合力;積極參與中國西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產品采購線上平臺建設,實現線上線下互聯互動,共同打造中國西部公共文化和旅游產品服務品牌。

    (三)區域文旅活動協同舉辦

    依托“大巴山 f 大三峽”文旅發展聯盟,共同支持舉辦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借助文旅大會、國際馬拉松等大型節慶會展、體育賽事效應,加快爭創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強通川在川陜渝結合部文旅市場的競爭力與影響力。在“成渝地 f 巴蜀情”品牌引領下,搭建文旅產業協同發展節會平臺,爭取主辦或作為區域大型文化活動、中國西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產品采購大會分會場,交流舉辦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和旅游季活動。

    (四)區域文旅基礎設施協同建設

    積極參與《成渝地區旅游景區導覽圖》一體化編制,在萬達開三地率先實現旅游標識標牌一體化、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立足于通川區位優勢,打造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川東北旅游綜合服務中心,成立川陜渝紅色文化發展平臺,支持以神劍園為主體的紅色文化景點申請納入國家級文化公園,由平臺統籌開展建設、運營和社會宣傳等工作。

    十一、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提升

    (一)建立文化和旅游消費體系

    打造以生活性消費為主、精神消費為輔,生產性消費和商業服務消費并重的文化旅游消費體系。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不斷提升文化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

    (二)推出消費惠民措施,提高消費便捷程度,提升消費環境品質

    持續推動公共文化場所免費開放,制定實施景區門票淡季減免、演出門票打折等政策,舉辦文化和旅游消費季、消費月,舉辦數字文旅消費體驗等活動。鼓勵文化旅游一卡通與銀行發放聯名卡并給予特惠商戶折扣、消費分期等用戶權益。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費信貸業務,創新消費信貸抵質押模式,開發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還款方式的消費信貸產品。推出相關輔助政策、鼓勵鄉鎮居民在文旅板塊上創新創業,通過補助政策、嘉獎、示范帶頭人表彰、樹立典型等方式,鼓勵居民參與,帶動文旅就業發展。

    (三)推進文化旅游消費試點、示范

    依托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有關政策,確定省級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鼓勵建設集合文創商店、特色書店、小劇場、文化娛樂場所等多種業態的消費集聚地。

    (四)供給端支持鼓勵、引導消費

    鼓勵文化和旅游場所增加參與式、體驗式消費項目,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推動旅游景區提質擴容,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

    專欄11: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提升重點項目

    強化政策保障:構建文化和旅游消費良好政策環境,因地制宜在加強對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的引導和扶持上創新政策。1.制定實施文化和旅游消費惠民政策措施;2.舉辦文化和旅游消費季、消費月、數字文化和旅游消費體驗等活動;3.加大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費工作力度,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4.建立文化和旅游消費數據監測分析體系。

    增強供給能力:提高文化和旅游產品、服務供給質量。1.增加一批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推動傳統商業綜合體轉型升級為文體商旅綜合體,打造具有文化和旅游特色的高品位商街、步行街;3.建設集合文創商店、小劇場、文化娛樂場所等多種業態的消費集聚地,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4.強化智慧景區建設,推廣景區門票預約制度;5.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等業態,豐富休閑度假旅游產品供給;6.鼓勵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開發,推動高品質酒店和旅游民宿發展。

    優化消費環境: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費便捷程度,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支付便利化水平。1.將文化消費嵌入各類消費場所,打造群眾身邊的文化消費網點;2.完善博物館、美術館、演出場所等消費配套設施;3.引導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廣泛應用互聯網售票、二維碼驗票;4.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寬帶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水平,優化旅游交通服務;5.規范文化和旅游市場秩序。

    創新業態模式: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費新空間新時間。1.大力促進通川的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創新文旅融合產品、業態、模式,發展數字文化和旅游消費業態,培育升級新型消費;2.優化節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交通服務;3.發展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引導有條件的旅游景區開展夜間游覽服務,鼓勵博物館、美術館延時開放或優化開放時間,豐富夜間演出市場,優化文化和旅游場所的夜間餐飲、購物、演藝服務,完善夜間交通等配套服務。

    第四章“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業發展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通川區文化和旅游組織領導機制,完善通川區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職能,落實領導責任。重點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以“黨建 ”為引領推進通川區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依托通川區豐富的旅游資源,把黨的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全域旅游、鄉村振興、脫貧成果鞏固、特色產業發展等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核心統領作用,把文化和旅游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抓緊抓好。加強通川區與達州市的聯動,綜合協調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同時建立部門聯動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的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形成全社會發展文化旅游的強大合力。

    制定工作措施和目標責任制度,完善加強目標責任考核,建立文化和旅游產業重點項目跟蹤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督導作用,結合通川區實際情況科學統籌務求實效,全面推動通川區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二、創新發展體制機制

    明確通川區文化建設和文旅融合發展的責任主體和工作主體,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為戰略方向,強化政策法規引領,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和舉措,加快構建黨委統籌、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文旅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一)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發展統籌協調機制

    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文化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和格局,統籌推進通川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制度建設、發展規劃、扶持政策制定、重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宣傳推介、人才引進等工作。要注重建立文化部門與旅游部門協作配合的長效工作機制,實現文化和旅游的無縫銜接,使之相互促進、協調同步。

    (二)優化文化和旅游管理及運行機制

    優化通川區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門的功能,加強在戰略規劃、標準規范和監督指導等宏觀統籌方面職責,提升文化和旅游管理能力,發揮規劃在文化和旅游發展中的統領作用,加強對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主動引導,建立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制定、評估和督查制度。深化文化旅游企事業單位和文化旅游社會組織改革,優化文化和旅游發展的市場環境,建立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共同監督管理的良性發展模式。

    建立健全通川區文化和旅游市場綜合執法運行機制,以適應文化市場管理權限重新劃分、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隊伍隸屬關系重新調整以及文化市場執法領域重新劃定等要求。綜合考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建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評估體系,探索建立文化旅游項目的文化評估制度。改革文化和旅游統計制度,加強對文化旅游投融資的統計分析,完善旅游統計指標體系和數據調查分析方法,提高旅游業統計服務決策、引導產業發展的能力。推進文旅系統“優化組合、競爭上崗”,選用優秀人才,用好優質資產,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

    (三)完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制

    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公共文化改革任務、文化惠民行動、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旅游“廁所革命”等重點工作,加快建立通川區公共文化機構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績效考評制度,探索文化與旅游公共服務融合發展路徑,努力推動通川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的效能與品質,加快構建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續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要。

    (四)創新文化和旅游傳播機制

    深入把握信息化社會和全媒體時代發展新趨勢,通過多方面的舉措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努力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外宣傳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推動通川區文化旅游部門與對外宣傳部門的合作,實施精準宣傳營銷行動,創新推進“文化 ”“旅游 ”跨界融合,促進文旅產業與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精心策劃通川區文化旅游產品,積極參加營銷和展會活動,擴大通川區文化和旅游品牌形象。

    搭建產業發展平臺

    (一)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通川區的文化和旅游基礎實施的建設,重點是各類文化場館、文化廣場、文創基地、博物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旅游交通、集散、接待、游憩等設施的建設,奠定通川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基礎。抓緊實施文化和旅游項目規劃,啟動一批代表城市形象,服務廣大群眾,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設施建設;組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公司,充分運用區內文化旅游資源,深入挖掘現有文化產業項目、景點、景區的潛力,使之發揮出更好的經濟效益。

    (二)實施文化和旅游發展制度改革

    實施產業融合政策改革:切實貫徹落實、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出臺的文化建設和文旅經濟發展扶持與優惠政策,由通川區政府牽頭,聯合文旅部門、農牧部門、林業部門、商務部門,出臺促進文化和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稅費優惠政策、財政金融支持政策、擔保貸款支持政策等。簡化市場準入條件,強化“互聯網 ”的技術支撐,落實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優惠政策。

    實施土地政策改革:建立土地調查制度、土地統計制度,出臺《通川區土地流轉條例》,制定完善旅游導向的城鄉土地利用規劃,出臺《旅游新業態用地政策》。

    實施財稅金融政策改革:由財政部門聯合旅游部門和當地各銀行制定推出有利于文化和旅游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

    (三)構建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文旅帶動效應,構建“文化 ”“旅游 ”產業體系,推動農業、工業、體育、商貿、康養、教育等與文旅融合發展,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帶動文旅服務消費提質擴容。以文化和旅游業為主導,結合區域優勢和文化特色,創新融合方式,打造通川區旅游精品項目,形成多種新的旅游業態、旅游產品,提升文化產業的附加值,把文旅產業鏈條進行延伸,拓展文旅產業發展空間。采取能夠滿足百姓旅游需求并與旅游投資相匹配的開發手段,以便更快更好地推進文化產品創新開發,推動文化產業規模化發展。

    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以信息整合服務為核心,強化文化產業園區、企業在招商、融資、營銷等方面信息供給,涵蓋資訊傳播、政策解讀、智庫咨詢、數據統計、輿情內參、流程導航、項目對接、培訓交流等應用服務,促進從碎片化業態向產業鏈集群發展。鼓勵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科學規劃建設文化產業IP資源庫、項目庫,為文化企業提供IP孵化全鏈條服務,促進園區與政府,園區與園區,園區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

    (四)創建文化和旅游發展跨界協作平臺

    通過對接成渝經濟圈,打造萬達開一體化共建項目,實施東西部聯動,建立跨區域合作機制以及建立川陜渝紅色文化發展平臺等一系列舉措,聯合打造特色化平臺建設,構建開放式格局,形成區域聯動。

    (五)完善文化和旅游數字化發展平臺

    把握數字化發展的新浪潮,依托通川大數據產業,智慧工業、農業、旅游業等發展基礎,從管理、供給和需求三個層面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實現效率、動力和質量的轉變,加速文化旅游產業進入數字化發展的新時代,實現文化旅游發展的一體化。

    通過智慧旅游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整合景區票務管理、火車航班票務管理、商品銷售、會員管理、租賃、餐飲、住宿等業態體統,無縫對接線上電商、物流、微信平臺等系統,實現文化和旅游發展的便捷式管理。積極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向數字化轉型,在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下,加快文化旅游產業數字化思維的推廣,加強管理部門的功能整合,促進產品開發和設計。加快數字人才培養,增強支持數字旅游業發展的人力資本。完善支持數字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促進數據元素市場形成,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數據共享。

    (六)擴大文化和旅游推廣營銷平臺

    組織通川區優質旅游商品參加國際、國內文創和旅游商品大賽,充分運用“西博會”、“秦巴交易會”、“旅博會”、“文化旅游節”等平臺,通過線上線各平臺旅游產品展銷、文化推介的形式,對外廣泛宣傳推介通川文化旅游產品,擴大品牌效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短視頻、App、網絡、報紙、電視等各種媒體資源,加大對通川區文化建設和文旅發展工作的宣傳力度。

    四、實施重大項目帶動

    發展壯大通川區文化旅游產業,提高產業效益,必須通過具體載體來落實,即吸引、整合、篩選出一批大項目,充分預留產業集聚的空間,形成以大項目及產業基地為龍頭,帶動中小型企業共同發展的旅游組織體系。通過推動神劍園、磐石月湖旅游區等眾多A級旅游景區的創建和提升,青寧云門天寨農旅綜合開發項目以及各類文創基地、產業園區的建設,推動通川區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促進通川城市品牌形象推廣,助力脫貧鞏固和鄉村振興。

    五、爭取資金政策支持

    整合現有財政資源,盡快出臺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經濟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和項目,積極爭取國家財政直接投資或低息貸款的資金,進行高標準的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基本配套設施。

    以國家政策導向為依托疏通資金渠道,拓寬文化旅游投資新路徑。建立融資平臺,不斷加大投入助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政府主動協調金融機構,為企業擔保,簡化貸款程序,擴大貸款規模,通過金融機構發放長期低息貸款,為文化旅游企業的融資作制度安排。

    完善財政扶持政策,著力培育文化旅游市場主體。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興辦旅游產業,對非公旅游產業在項目審批、資質認定等方面,享受國有企業同等待遇,進一步調動社會資本投資的積極性。建立文化旅游獎勵激勵機制,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名牌旅游商品稱號,對引進文化旅游節慶活動等方面均制定出臺一系列的獎勵辦法,支持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健全各類稅費優惠政策,積極幫助新辦文化旅游企業爭取國家稅收優惠,鼓勵支持并幫助文化旅游企業策劃項目爭取國家資金支持。

    六、組織考核,整體推進

    堅持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監督考核機制,建立健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考評體系等,發揮督察考核指揮棒作用,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實。區產業辦根據工作任務和要求,完善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評價機制和考核辦法,每年年終對各鄉鎮、街道、園區所開展的旅游產業發展工作實績進行考核,并建立監測評估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動態數據庫,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創新驅動發展工作檢查評估機制,整體推進全區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附表:達州市通川區“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業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庫

    序號

    名稱

    內容

    地點

    建設時限

    一、文化類項目(共計16個)

    1

    川陜革命根據地戰史館建設項目

    博物館以“川陜革命根據地戰爭歷史”為主題,作為收藏、研究、宣傳川陜蘇區革命文物和歷史的專題博物館,結合愛國主義教育等功能。項目規劃總面積10000平方米。包含游客服務中心521.8平方米、改造升級游客公路1.63公里、停車位77個、展陳展示及相關游客服務設施建設、智慧旅游系統。

    羅江鎮

    2021-2023

    2

    “中國紅色第一聯”紅軍文化公園建設項目

    項目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建設綜合服務區、一般游覽區、核心游覽區、生態保護區等四大片區,并對園區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和場鎮風貌進行提升改造。綜合服務區建設游客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集散廣場、研學教室等旅游服務設施;一般游覽區打造紅軍歷史文化紀念館、紅軍文化大講堂、紅軍廣場、紅軍主題酒店;核心游覽區以“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為核心,以保護為主,輔以旅游開發。

    梓桐鎮

    2022-2025

    3

    通川區川菜文化博物館建設項目

    規劃總面積6000平方米,博物館內建設典藏館(陳設川菜飲食器皿)、川菜原料展示區(展示川菜原料以及蔬菜、家禽等無公害綠色產品)、互動演示館(現場演示川菜的刀功、火候及成菜過程,游客可以通過“玩做菜”參與互動體驗)、品茗休閑館、辦公區等配套設施。

    經開區

    2024-2025

    4

    四川弦樂博物館建設項目

    新建8000平方米的博物館主體,培訓中心、管理用房建筑及裝飾裝修,內部展示陳列;室外10000平方米廣場建設,雨污管網、公共廁所及周邊配套設施等基礎設施。博物館以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為主,兼具參觀游覽、藝術觀賞、教育推廣、科學研究等價值與功能。集“旅游 博物館”、“旅游 文化”、“旅游 音樂”、“旅游 科技”、“博物館 教育”等形式多元化發展。

    柳家壩

    2021-2022

    5

    通川區柳家壩文體中心建設項目

    項目包括圖書館、文化館、數字博物館、市民文化廣場、影劇院、體育館、足球場、籃球場、室外游泳池、羽毛球場、網球場、游步道等配套設施,作為綜合性文體公共服務功能區。

    柳家壩

    2021-2025

    6

    明月江新區綜合文化中心建設項目

    項目規劃總面積150000平方米。建設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市民文化廣場、影劇院、演藝大廳、多功能室、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及相關配套設施。

    明月江新區

    2023-2025

    7

    北山鎮詩歌文化陳列館提升項目

    完善提升北山詩歌陳列館的展陳和管理功能,新增詩歌文化交流與學術研究中心,在此開設詩歌文化交流會和論壇,做為探討詩歌文學及《北山風》的發刊地。

    北山鎮

    2023-2025

    8

    磐石自然研學基地建設項目

    建設自然學校,通過農業科技展示 自然教育,打造創意農業園和農業研學基地。

    磐石

    2023-2025

    9

    羅江干部學院建設項目

    建設教學樓、圖書館、餐廳、會議市、交流中心等配套設施。

    羅江

    2023-2025

    10

    羅江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項目

    建設研學教室、餐廳、宿舍、醫務室,針對中小學生開設夏令營、研學課程等活動,結合神劍園、川陜革命根據地戰史館、國防科技體驗館完善接待和游覽設施。

    羅江

    2021-2022

    11

    通川區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平臺

    建設前端文化云App、微信公眾號、電視云盒或門戶網站,后臺全區數字文化資源庫和大數據分析系統,作為政府相關部門處理公共文化服務的政務信息、文化信息服務和文化配送平臺,同時可提供相關的文化培訓服務。

    東城街道

    2021-2022

    12

    歷史街區和文化空間保護性開發與利用項目

    對大小北街、三圣宮巷、蒲草田巷、桑樹巷、鳳凰頭、柴市街、徐公祠巷、濱河東路、女人街等歷史街區和文化空間進行保護性開發與利用

    主城區

    2021-2025

    13

    歷史建筑保護性開發與利用項目

    對松坪村、玉坪寨村、曾家溝村、衙門村、四凡村、金鳳村、長梯村、草廟村、南鷹村等歷史建筑進行保護性開發與利用

    全區

    2021-2025

    14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建設項目

    推進柴市街非遺文化交流中心、磐石文創基地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建設

    磐石鎮

    東城街道

    2021-2023

    15

    通川區紅八十八師政治舊址排危維修和展示陳列工程

    維修文物本體1300平方米,展陳面積800平方米;戲樓排危修繕、正房維修、西廂房復原;正房、東西廂房800余平方米的展示陳列。

    蒲家鎮

    2022-2025

    16

    通川區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維修展示和環境整治工程

    維修文物本體1200平方米,展陳面積300平方米;環境整治1000平方米。維修文物本體,展示陳列,標識標牌、周邊民房拆除,雨污管網改造等

    梓桐鎮

    2021-2023

    二、旅游類項目(共計32個)

    1

    達州印象文化廣場建設項目

    結合達州市的巴文化主題定位,對達州火車站站前廣場、達州汽車西站站前廣場以及連接火車站與汽車站的道路和沿街建筑進行風貌提升,打造文化主題雕塑,突出文化城市景觀。

    朝陽街道

    2022-2023

    2

    州河碼頭建設項目

    深挖達州碼頭文化,通過故事解說、場景營造和休閑體驗,打造羅江、柳家壩、韓家壩、江灣城、南門碼頭、達州港碼頭,并與河東岸達川區碼頭節點對接,展現州河碼頭文化。

    州河通川段

    2022-2025

    3

    州河水上航線建設項目

    采用零排放電動 發電機動力,通過觀光水上巴士、玻璃船艇和傳統烏篷船等多種類型游船,根據時間、游客等提供不同的水上游線,如日游、夜游;觀光游、休閑游等,滿足不同游客的多元需求。

    州河通川段

    2022-2025

    4

    州河駁岸美化建設項目

    對州河沿岸自然式駁岸、硬化駁岸和防洪堤駁岸的景觀風貌改造,提升駁岸的美觀度和親水性。

    州河通川段

    2022-2025

    5

    州河夜景觀提升項目

    將州河與沿岸山體作為整體,結合高科技光影技術,打造州河“山水燈光秀”,在柳家壩碼頭打造“州河之聲”大型水上音樂噴泉表演。

    州河通川段

    2022-2025

    6

    大北街區-巷坊佳肴建設項目

    依托大北街、小北街、三圣宮巷、蒲草田巷、桑樹巷,塑造“三巷九坊”格局的美食文化體驗街區。三巷:國際美食巷、巴蜀美食巷、達城美食巷;九坊:七星椒坊、燈影牛肉坊、米豆腐坊、水八塊坊、大肉餡湯圓坊、醬油坊、百果坊、臘肉坊、川東小酒坊。

    東城街道

    2021-2023

    7

    鳳凰頭—達城之心建設項目

    規劃打造區域內唯一的老達城風格文旅商業綜合體,成為對標太古里商業街區的城市文旅商業地標,為游客與市民提供城市購物、文化體驗和潮玩休閑體驗。

    東城街道

    2022-2025

    8

    柴市街—文商薈萃建設項目

    召集通川傳統手工藝達人,打造文創商品購物和文化體驗型商業街區,依托通川非遺和傳統手工藝如:巴山刺繡、手工竹編、民間剪紙、傳統手工織布、土布服飾、手納布鞋底、“蛇難爬”消腫散、金絲楠木家具、蓑衣、烘籠、油紙扇和手工童鞋等,通過設計創新,將傳統手工藝品轉化成為可以吸引游客購買的文創旅游商品,并打造集商品展銷、制作體驗、創意設計和文化交流等功能的主題文創商品店鋪。借助現代科技,藝術演繹土陶碗燒制工藝、做架子棉絮工藝、釘牛掌技藝、土法釀酒工藝、小青瓦制作工藝和小爐匠技藝等傳統技藝。主要項目:文創商街、非遺文化交流中心、手工藝文化展館、博物古玩店、民間收藏館。

    東城街道

    2022-2025

    9

    徐公祠巷—名士芳華建設項目

    深入挖掘通川文化名人,通過傳統陳列、科技展示、交互式體驗等方式,從時間順序開展通川名人宣教展示。依托后街打造主題酒吧街,發展主題型音樂酒吧和靜吧。主要項目:名人文化主題街區、名人蠟像館、酒吧街。

    東城街道

    2021-2022

    10

    濱河東路—市井民樂建設項目

    深入挖掘老城市井生活文化,構建達州市井生活主題文化街區,在現有業態的基礎上提升打造特色文化茶館、評書茶館、戲曲茶館、曲藝生活館、濱河酒館、歌吧、照相館和理療館等傳統休閑業態,適度植入新生代休閑業態。依托濱河路景觀節點,提升沿街建筑景觀風貌,結合“棋、詩、評書、巴渠童謠、巴渠河川劇、巴渠情歌”等市民休閑文化,打造斗棋亭、板報詩歌墻、評書廣場和巴渠童謠廣場舞等。

    東城街道

    2021-2023

    11

    女人街—時尚潮流建設項目

    依托街區文化底蘊和現有風貌,在原有業態基礎上,引進中高端服裝品牌,打造特色購物街。在該街區合適位置,設置以服裝設計、服飾設計、時尚傳播等核心資源為內容,以高級定制、時尚設計、時尚會客為載體,面向社會輸出設計、文化、時尚資源的專業性設計藝術中心。定期舉辦“達城時裝周”、風情市集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向市民展示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元素。


    2021-2023

    12

    “達城記憶”大型行進式實景演藝項目

    以州河南門碼頭、濱河東路、徐公祠巷、柴市街、鳳凰頭和大北街區為行進動線和實景演藝場所,通過大力挖掘達城深厚的歷史文化,融入當地獨特的碼頭文化、市井文化、非遺文化、名人文化、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采用行進觀賞方式,打造浸沒式“達城記憶”實景演出盛宴。從而豐富城市夜間娛樂活動,做大“夜演”產品,并配合“夜購”、“夜宴”、“夜娛”等產品的打造,增長游客過夜率和夜間消費能力。

    東城街道

    2024-2025

    13

    磐石月湖旅游區提升項目

    暢通快進 體驗漫游的交通體系搭建,豐富景區內的游覽方式;利用景區內森林、山地、田園、水庫等資源建設低空飛行體驗基地、騎行綠道、藝術田園游憩、濱河步道、熒光夜間步道等,實現全景式和“8 5”的游憩游覽體驗;在現有開發思路的基礎上,豐富重點業態,多產融合,實現引爆項目,快速提高景區知名度;以草莓主題樂園為核心吸引,通過“主題化”的景觀設計、體驗情景以及美食購物等方式,感受主題氛圍;有效利用現有的花卉休閑、林果采摘開展親子生態樂園、休閑漁場、特色農場、加工坊等項目;通過草莓主題樂園、秦巴民俗文化以及鄉土藝術三個主題打造一批主題民宿,開發磐石月湖旅游區的近郊都市農業休閑度假之旅。

    磐石鎮

    2022-2025

    14

    明月犀谷溫泉旅游度假區建設項目

    以省級旅游度假區為創建目標,依托自然環境和資源,開發溫泉酒店、溫泉療愈、溫泉康體、溫泉醫美項目,建設五星級高端度假酒店、特色民宿、高星補充酒店以及房車營地等完善度假體系;依托水環境,打造歡樂主題水上打世界,開發室內外、四季主題娛樂,以及夜間主題游樂、演藝、觀光等項目;打造山地戶外體育、親子休閑、都市農莊以及禪修觀光;打造文化主題街區、文創孵化中心、文化主題院子、休閑走廊等,利用演藝項目、主題沙龍、行進式演出豐富娛樂業態。

    鳳北街道

    2022-2025

    15

    羅江紅色繪本創藝項目建設項目

    結合神劍園二期項目打造,對神劍園品牌進行升級,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規劃建設宣達戰役紀念館、“兩彈一星”科技苑、文化苑、國防訓練營等;發展紅色演藝項目,結合川陜蘇區戰史、張愛萍事跡、國防科技,打造演藝項目。

    羅江鎮

    2021-2025

    16

    雙龍川東民居印象旅游區建設項目

    依托張家大院,打造川東民居印象風物館;依托封口村、曾家溝聯動打造文化旅游綜合開發項目,通過主題空間打造共筑川東民居印象。

    雙龍鎮

    2024-2025

    17

    達州元夢谷農文旅融合項目建設項目

    以川東最佳的生態文化融合旅游度假區為發展定位,以省級旅游度假區為創建目標,構建:一軸:文化體驗軸、一核:歷史演藝核、兩區:休閑游樂區和江湖度假區的空間布局。打造六藝、六相、六憶、六處系列農文旅融合度假產品,建設游客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等配套服務設施,開發元稹詩歌劇場、鶯鶯傳光影秀、達州故事館等文化體驗產品。

    磐石鎮

    2021-2025

    18

    蒲家藍莓主題樂園建設項目

    以打造現代農業園,構建鄉村振興示范村為目標,在現狀藍莓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鄉村地區農旅深度融合發展,拓展農業的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科普教育、鄉村度假功能,全面發展城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積極培育景觀農業、創意農業、科技農業等高附加值的產業業態。爭創農產品區域品牌,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農產品。重點項目:游客中心、藍莓莊園、藍莓科技文化館、戶外營地。

    蒲家鎮

    2024-2025

    19

    雙魚湖旅游綜合開發區建設項目

    利用雙魚湖水庫這一達州名片的打造為契機,圍繞雙魚湖為核心引擎,聯動雙魚湖社區青脆李示范種植園區及農家樂,形成“一環三區”的山上山下山中聯動發展模式,打造集生態觀光、度假康養、休閑農家、戶外拓展、教育科普為一體地首選度假勝地。重點項目:雙魚湖水庫生態文化旅游環線、插旗山農家休閑娛樂區、田家塝農旅融合示范區、雙魚湖生態康養度假區。

    雙魚湖

    2024-2025

    20

    經開區工業旅游示范區建設項目

    充分依托新建工業區和經開區主導產業,發展工業觀光、健康養生體驗、科技示范、工藝展示、適當引入商業、文創、休閑產業項目,打造通川“工業 旅游”特色產業。重點項目:工業博物館、食品健康體驗館、醫養健康綜合體、川菜博物館。

    經開區

    2024-2025

    21

    青寧 f 云門天寨提升項目

    以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遠期創建目標,以省級旅游度假區為近期創建目標,將在建的云門天寨景區做為核心,利用青寧鎮的自然資源、農耕文化以及優良的生態環境優勢,串聯馬慶碑旅游環線,完善度假設施,建設游客中心、特色商業街區、自駕車營地以及導視系統等配套設施。

    青寧鎮

    2021-2023

    22

    青寧油畫文創基地提升項目

    打造特色民宿,可在此打造旅游步行街區,包含餐飲、旅游公寓、晝夜小吃街以和集市購物等,用于補充云門天寨的旅游服務設施,與景區內部高端酒店形成中高端差異化對比,滿足不同游客群體的住宿餐飲需求,開發藝術寫生旅游產品。

    青寧鎮

    2021-2023

    23

    梁上泉舊居提升打造項目

    修復完善梁上泉舊居,建設詩歌展覽館和詩歌文化交流中心,將傳統村落與詩歌文化結合,打造鄉土詩歌主題民宿,形成詩歌文藝愛好者的聚集地。

    北山鎮

    2021-2022

    24

    江陵古鎮建設項目

    基于原有的江陵古鎮街道,進行整體地提升改造,對傳統古建筑、老建筑以保護性開發為主,包括民居、店鋪、廟宇等,建設配套設施,打造一條依山傍水的淳樸古鎮,古鎮可集中經營各類餐飲及農土特產銷售等業態;基于原有的江陵古碼頭,融合川東地區碼頭文化,以古樸生態的結構重建碼頭,通過手搖船槳的烏篷船做為渡船,連接巴河對面的半島;打造與碼頭相連的巴河水上集市,用另一種方式豐富江陵鎮的旅游購物模式。

    江陵鎮

    2024-2025

    25

    金石梯田建設項目

    依托金石梯田打造旅游觀光體驗項目,結合金石鎮基礎設施,提升打造為該區域的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騎游道、梯田漫游道、梯田藝術景觀、梯田人家、觀景臺、攝影部落、鄉村客棧等設施。

    金石鎮

    2024-2025

    26

    金石云頂野生動物園提升項目

    以4A級旅游景區為創建目標,完善游客中心建設,為游客提供信息咨詢、旅游接待、導游導覽、醫療救護、預訂等服務;提升住宿設施,近期依托景區在建酒店,以動物主題豐富酒店氛圍,打造亞馬遜雨林、非洲草原、巴西高原、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等主題客房。遠期建設動物主題房車營地與露營地;提升餐飲服務設施,依托高興驛站,打造古道主題美食街,以傳統通川美食為主打,提供中餐、快餐、小吃及地方特色美食;提升衛生設施,按照A級旅游廁所標準提升園內現有廁所,按照標準設置園內垃圾收集設施;開發互動體驗性項目;創建省級研學旅游基地;打造夜游產品。

    金石鎮

    2021-2023

    27

    碑廟知青大本營建設項目

    以知青苑為核心,打造知青聚會的專屬地,提供餐飲、住宿、品茗、棋牌等服務,并設置知青團體照片墻,提供紀念照相服務。周期性舉辦知青歌舞大賽、書法大賽、運動會等集體活動,同時可與旅居養老中心形成聯動。

    碑廟鎮

    2021-2022

    28

    安云生態園建設項目

    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造安云生態園。與當地村民合作,共同選種育苗,對區域范圍內重點林區進行生態復綠,穩步提升森林覆蓋率、綠化覆蓋率、鄉土樹種造林率,加大對森林資源的管護、古樹名木的保護。

    安云鄉

    2023-2025

    29

    北山詩歌文化走廊建設項目

    依托詩歌文化,結合現狀交通道路,打造以“詩歌文化”為主題的道路景觀,建設詩歌文化小品、詩歌文化墻、詩歌亭等景觀,結合建設干路與支路,干道用于機動車輛的通行,支路用于游客步行和騎行。

    北山鎮

    2024-2025

    30

    通川秦巴山地-川東平行嶺谷低空旅游基地建設項目

    依托通川區固定翼飛機組裝基地建設契機,結合《四川省低空旅游發展規劃》,建設通川秦巴山地-川東平行嶺谷低空旅游基地,在金石鎮設置飛行服務基地,設施包括飛行服務站、FBO和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在青寧和磐石設置直升機停機坪,將通川打造為川東北嶺谷低空旅游區先行示范區。

    經開區

    金石鎮

    青寧鎮

    磐石鎮

    2024-2025

    31

    通川區全域旅游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

    新建大數據中心大樓,建立全域旅游大數據平臺,整合文旅企事業內部數據及市政、交通、公安、工商、氣象、國土、建設、運營商、OTA、搜索引擎等行業外數據,形成旅游大數據。

    磐石鎮

    2022-2024

    32

    環鳳近郊鄉村旅游項目建設

    基于環鳳片區的眾多鄉村旅游資源,因地制宜的發展相應的鄉村旅游項目,豐富相關業態,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精品鄉村旅游目的地。

    環鳳片區

    2023-2025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 全黄性性激高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女子初尝黑人巨嗷嗷叫| 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日本大香伊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欧洲少妇性喷潮| 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 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 国人国产免费AV影院|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大香区一二三四区2021| 宅宅少妇无码|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超级碰|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六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男女乱婬真视频|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 jzzjzzjzz日本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国产字幕高潮|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女子初尝黑人巨嗷嗷叫|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